课件编号10886058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课件+视频素材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5次 大小:776218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8课,社会主义,发展,挫折,课件,视频
    (课件网) 两极格局的形成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对立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欧洲的联合 成立欧盟 ◆美国的发展 ◆日本崛起 第一经济大国 第二经济大国 单元知识复习 1.了解“经互会”建立和苏联模式在东欧国家推广,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的基本史实; 2.掌握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措施,成就与局限,分析失败原因; 3.分析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原因; 4.理解社会主义遭到严重挫折,但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制度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过程。 第18课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习目标: 一、社会主义力量壮大 1.由一国到多国 (1)东欧: 民主德国、南斯拉夫、波兰等 (2)亚洲: 中国、朝鲜、越南等 (3)拉美: 古巴 (1)“经互会”的建立 时间: 1949年 国家: 苏联+东欧七国 作用: ①帮助东欧国家克服了战后经济困难; ②将各成员国的经济纳入苏联计划经济的轨道。 经互会 马歇尔计划 目的: 适应冷战需要,应对马歇尔计划。 2.东欧国家的发展 (2)苏联模式在东欧的推广 ①苏共加强对东欧各国共产党的控制; 苏联模式:政治上权利的高度集中和经济上的单一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按照苏联模式对东欧国家进行全方位的内部改造。 3.中苏友好同盟 (1)1949年 中苏建交; (2)1950年 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二、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 1.赫鲁晓夫改革(1953年) (1)措施: ①政治上: 赫鲁晓夫 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马克思主义反对颂扬领导人,并不是毫无妥协的”。 —斯大林 苏共二十大闭幕讲话 “我们想塑造一个上帝,结果却塑造出一个恶魔”。 —阿里斯托夫 苏共二十大闭幕讲话 ②经济上: 发动垦荒运动; 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 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农 业 依然是计划经济 (2)结果: 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2.勃烈日涅夫改革(1964年) (1)措施: ①经济上:推行“新政策”,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勃列日涅夫 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激作用...... ———勃烈日涅夫时期在苏联史上的定位 (2)结果: 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呈畸形发展状态:重工业发达,轻工业和新兴产业落后。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②军事上: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科技进步重心放在军事方面。 项目 年份 美国 苏联 洲际导弹 1968 1054 858 1978 1054 1400 潜射导弹 1968 656 121 1978 656 1015 战略轰炸机 1968 545 155 1978 432 135 核弹头 1968 4300 1300 1978 11000 4500 现役武装部队 1968 350 340 1978 210 440 坦克 1968 8500 32400 1978 10500 50000 战术飞机 1968 5100 4000 1978 4500 4600 1.戈尔巴乔夫改革 (1)措施: ① 实施加速经济改革的方案,但效果不佳; 三、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经济政策主要围绕计划与市场孰轻孰重的博弈,前期,戈尔巴乔夫仍然延续着斯大林体制的路线,采取以计划为主的经济模式,而在后期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措施放开市场,实行经济体制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得太晚了 ②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倡导“公开性”和“政治多元化”。 1990年3月,苏联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规定苏共不再有法定的领导地位。 1990年7月苏共28大以后,苏联正式宣布实行多党制。原因是戈尔巴乔夫大力提倡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