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89730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训练(人教版必修3)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4次 大小:116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21课,现代,中国,教育,发展,课时
  • cover
第21课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课时训练(人教版必修3) 一.选择题 1.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的会议是 A.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B.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C.中共八大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2.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措施不包括 A.创建人民教育制度 B.收回教育主权 C.改革学制 D.实行义务教育 3.新中国建国初期教育方针和政策的表述,不属实的是 A.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B.其重要内容是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C.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D.工农业者脱产入学,接受正规教育 4.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5.以法律形式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性质确定下来的是 A.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为人民服务》 6.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7.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8.下列中国教育法规中属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的有 ①《教师法》②《民办教育促进法》③《教育法》 ④《职业教育法》⑤《高等教育法》⑥《义务教育法》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④⑤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61年教育部制定的教育方针 材料二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请回答: (1)请简要比较两个不同时期教育方针有何相同的地方。 (2)新时期的教育方针作出了哪些改动?请分析改动的原因。 答案: (1)相同:都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要求受教育者能够在德、智、体方面全面发展。 (2)改动:1961年的教育方针强调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1995年教育方针则强调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原因:吸取了“左”倾错误的教训;将“劳动者”改为“建设者和接班人”,主要是为了表述更加规范。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民政府……提供方针政策以保证城乡劳动者子女得到受教育的机会。 ———1951年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材料二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是怎样保证工农子女受教育机会的? (2)材料二的颁布,对我国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1)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育。 (2)从法律上规定了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保证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责任。使中国基础教育在短期内取得大的成就。 答案:1.D 2.D 3.D 4.A 5.B 6.D 7.A 8.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