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设计 【课题】 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欣赏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葫芦丝的音色特点和乐曲的情绪,能跟着乐曲哼唱部分歌词。 2、过程与方法:个别辅导与集体面授相结合。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及民族器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欣赏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学难点】 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学习简单的傣族舞蹈动作,能跟着音乐跳一跳。 【教具准备】 葫芦丝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原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表现傣族青年男女之间互相倾慕、纯洁真挚的感情。用葫芦丝独奏形式演绎此歌,使旋律之美得到更突出的张显,民族特色也越发浓郁。不一定要求学生对乐曲的内涵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可以从音乐情绪和和音色特点的感受、体验上做要求。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来模仿几个动作,你们看一看是什么动物的。 (师模仿几个孔雀动作,让学生来猜,然后师介绍手型名称,引导学生模仿。) 师:老师之所以喜欢孔雀,不仅仅是因为它漂亮,而且据说它还代表着吉祥如意。你们知道吗?在我们56个少数民族中,有一个民族还把孔雀当作是自己民族的象征。你们知道是哪个民族吗? 生:傣族。 师:同学们了解的知识真丰富。那么今天老师就要带你们走进傣族。 (二)傣族风情介绍 多媒体介绍傣族的一些风情习俗(点击课件图片,进行解说) 师:傣族人口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接下来,让我们再到傣家人居住的地方去看一看,傣族人把它称作竹楼。 傣族人信奉佛教,所以来到西双版纳,到处可以看见大大小小、气势不凡的佛塔。 傣族不仅景色秀美,而且那里的人更爱美,尤其是傣族的妇女。瞧:傣家妇女穿着漂亮的衣裳多像一只美丽的孔雀呀! 看到这,让老师想起了傣族的一个重要节日。就是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看,人们正相互泼洒清水,祝福对方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有意思吧…… 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接下来请同学们看一样傣族最具民族特色的乐器:葫芦丝。葫芦丝是傣族的特色乐器,因为音色优美,所以很受傣族人的喜爱。 (3)介绍葫芦丝 葫芦丝,又叫“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主要流传于傣族、彝族、阿昌族、德昂族。葫芦丝可分为高音、中音、低音三种类型,常用的调为降B、C、D等调。是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乐器。 传统葫芦丝属簧管 ( http: / / baike. / doc / 8113863-8430847.html )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簧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四)唱乐谱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一听葫芦丝现场吹奏的声音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葫芦丝吹奏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师播放音乐。 请同学们跟老师所吹奏的旋律进行模唱,用“lü”轻声模唱旋律,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 教师吹奏,全体学生模唱。 (五)学唱歌曲 师:葫芦丝的声音好听吗?告诉你们,还有更好听的呢,那就是接下来这首歌曲,同学生仔细听,想一想你们听过这首歌没有? 1、播放录音范唱,学生聆听感受歌曲情绪。 2、有感情的朗读歌词1遍。(要求吐字、咬字要清楚,用高位置,有感情) 第2遍时边读边拍手。 (1)师:歌曲的情绪如何?歌曲采用了什么速度? 师生联想:乐曲优美抒情,速度中速,曲调清新流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卷:月光溶溶夜,微风轻抚凤尾竹,竹楼中的少女对月抒怀,竹楼外的葫芦声在宁静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