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2757886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7课《聆听 羊肠小道》教学设计

日期:2025-05-1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3次 大小:1991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音版,四年级,音乐,下册,简谱,7课
  • cover
《羊肠小道》 ———小学四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羊肠小道》 学科 音乐 学段 中年级 年级 四年级(下) 相关领域 核心内容:感受与欣赏领域中的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相关内容:表现领域中的演奏;创造领域中的探索音响与音乐。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遵循新课标中对“感受与欣赏”学习领域的有关论述,即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习惯,逐步积累欣赏音乐的经验。 (二)理论依据 本课依据《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的有关论述: 1、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使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2、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音乐教学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学习内容分析 《羊肠小道》是人民音乐-出卷网-出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7课“回声”中一首欣赏作品。 《羊肠小道》选自美国作曲家菲尔德·格罗菲 (Ferde Grofe,1892-1972)的管弦乐《大峡谷组曲》第三乐章。《大峡谷组曲》是以位于美国西南部亚利桑州科罗拉多河上的大峡谷为题材创作的。演奏《大峡谷》的乐队编制庞大,以绚丽多彩的音响、别致的节奏音型、独特的和声风格,以及固定旋律或音型的多层次复调手法运用,成功地塑造了大自然中各种壮丽、神奇景色的音乐形象。全曲分五个乐章:第一乐章《日出》、第二乐章《赤色的沙漠》、第三乐章《羊肠小道》、第四乐章《日落》、第五乐章《暴风雨》。 《羊肠小道》是这首组曲中最闻名的一个乐章,音乐形象鲜明,全章可分为引子和三个部分。 引子:乐章开始,整个乐队以响亮的全奏滑音,模仿了驴叫声。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华彩乐段, 这里,旅游者主题的音调与驴的叫声巧妙他融会在一起。 引子之后,乐曲进入主体。A段第一部分,运用爵士音乐的手法,在打击乐器模仿驴蹄的二二拍稳定的连续四分音符节奏中,双簧管奏出了一支带有爵士味的诙谐八六拍曲调 :? 音乐形象地描绘了旅游者骑驴悠然行进的神情。忽然,音乐变得急促起来,双簧管与低音单簧管相继奏出全部由三度跳进构成的下行旋律,仿佛驴子步伐踉跄地跑下山去。当驴子的嘶鸣声重又响起时,在驴蹄声和诙谐的曲调上,主题第二次出现时,由短笛和双簧管相隔两个八度齐奏,圆号吹奏出第二主题, 这支气息宽广、富于歌唱性的旋律,气质开朗,具有美国西部音乐风性,表达了旅游者在大自然怀抱中舒畅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神奇景观的衷心赞叹。 这一主题在不同乐器、不同背景上反复三次,然后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前面出现过的各种音乐素材通过乐队全奏进行展开。 在一声驴子的长呜中,音乐突然停顿。乐曲进入中间段落。第二部分:钢片琴奏出清泉般的音响,使人疑为仙乐飘飘。给人们带来梦幻般的宁静,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 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再现,急板,弦乐的明快拨奏迎来了管弦乐队全奏的高潮,有如游客驱驴在山路上疾跑,乐曲在乐队奏出的响亮的驴叫声中结束。 《羊肠小道》包含两个基本的音乐主题。学生在以前的欣赏中听辨的音乐主题一般都是单独出现的,而这首乐曲两个主题时而单独出现,时而交织出现。教科书安排这一乐曲让学生听辨这两个主题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听辨力和记忆力。让学生在感受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