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0986566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淮左名都)》课件(34张PPT)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234048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2022,PPT,34张,课件,扬州慢(淮左名都),学年
  • cover
(课件网) 扬 慢 州 姜夔 瘦西湖的五亭桥 二十四桥 二十四桥 文昌阁 扬州炒饭 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 《旧唐书·地理志》 扬州富庶甲天下。 《资治通鉴》 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政治军事基地,也是重要港口 。早在六朝时,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之说。扬州的古代文明和灿烂文化,也牵动了帝王的情怀和游兴,隋炀帝三下扬州看琼花,给扬州留下了众多的历史古迹。 慢词介绍 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 姜夔精通音律,“扬州慢”是他自创词调和乐曲之一。扬州慢是词牌,也是题目。 朗诵技巧:语速慢而舒缓 作者介绍 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南宋中期向后期过渡时期的代表词人,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词多纪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写作背景 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南宋朝廷苟安半壁,朝纲废弛。词人目睹当年经强敌侵凌后扬州城的累累伤痕和苦难频仍的现实,岂能无动于衷?因而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首词,抒发了《黍离》之悲。 序 淳熙丙申至日,余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序 写作时间 所见所闻 写作缘由 淳熙丙申至日 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感慨今昔 他人评价 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主题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感情基调 低沉悲哀 黍离 周幽王残暴无道,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周。东周初年,有王朝大夫到镐京去,看到宗庙宫殿均已毁坏,长了庄稼,不胜感慨,因作此诗。 “黍离之悲” 表示国家残破、山河破碎之痛。 国家沦亡的悲痛,后代指故国之思。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 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 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 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 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扬州慢 姜夔 上一片有哪个词可以来概括今日的扬州城特点? 设问一 设问二 昔日的扬州城是怎么样的呢?请用红笔画出来。 设问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所见 所闻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二十四桥 冷月无声 桥边红药 今日的扬州城特点 清角吹寒 “空城”———破败荒凉 淮左名都 过春风十里 昔日的扬州城特点 “名都”———繁华富丽 小结:“名都”———空城” 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实写 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 清角吹寒 虚写 名都 竹西佳处 春风十里 青楼梦好 繁华 热闹 破败 荒凉 昔盛今衰的感伤 虚实相生,化用诗句,对比鲜明,借景抒情。 空城 艺术特色 胡马窥江去后 南宋王朝南渡后,金人屡次渡淮,扬州变得残破不堪。绍兴三十一年 (公元1161年),金人十万铁骑破扬州,大肆掳掠,“横尸二十里”,破坏极其惨重。虽已时隔十五年了,但作者经过扬州时依然“荠麦青青”,疮痍满目,不禁追忆丧乱,“感慨今昔”。 春路雨添花 花动一山春色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间接抒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