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033224

辽海版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 风筝》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35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辽海,八年级,美术,下册,第10课 风筝,教学设计
  • cover
风筝 三维目标: 1、学生应用信息化资源了解风筝的相关知识,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4、资料的收集和风筝的制作。 5、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技巧。 重难点: 教学重点:资料的收集和风筝的制作。 教学难点:风筝的制作和放飞的技巧。 教具准备: 长竹条、选址、棉线、胶水、毛笔、颜料、剪刀、小刀、砂纸。 教学过程: 导入:中国风筝绚丽多彩,各具风格,是我国民间工艺的一朵奇葩,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被人们喜爱和欣赏。特别是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银线连四海,风筝传友情”,它又以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及发展经济纽带的面貌出现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放风筝,是一种有趣的、对身心有好处的娱乐活动,儿童、大人都喜欢。近几年,世界各国人民都对风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国每年举行的风筝大赛,中外人士踊跃参加,盛况空前,形成了前所未有的风筝热。这充分反映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赞赏和敬慕,同时标志着我国古老的风筝艺术已发展到一个繁荣昌盛的新时期。所以我们本段时间以“走进风筝王国”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的一系列的活动,今天就让我们来展示一下近一段的活动成果吧! 汇报交流: 一、说一说: 请调查《风筝的起源和发展》、《风筝的样式》两个小组的同学上台,用演示文稿向大家介绍本组搜集整理的相关知识,从而让学生了解有关风筝的历史和样式特点。 本环节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提高他们获取知识、发布知识的能力。 1、我们小组重点研究风筝的起源、发展。 风筝的起源和发展的资料。 据古书记载:“五代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名风筝。”故而不能发出声音的叫“纸鸢”,能发出声音的叫“风筝”。古代风筝,曾被用于军事上之侦察工具外,更有进行测距、越险、载人的历史记载。汉代———楚汉相争,韩信曾令人制作大型风筝,并装置竹哨弓弦,于夜间漂浮楚营,使其发出奇怪声音,以瓦解楚军士气。北齐———文宣帝高洋,将人绑上翅膀,令人从高塔跳下摔死,名为“生”。南北朝———风筝曾是被作为通讯求救的工具。梁武帝时,侯景围台城,简文尝作纸鸢,飞空告急于外,结果被射落而败,台城沦陷,梁武帝饿死,留下这一风筝求救的故事。二次世界大战美军曾用特技风筝做活动靶,训练打靶。等 风筝,古时称为「鹞」,北方谓「鸢」。风筝起源于中国,而后广传于全世界,是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实际上,中国最早出现的风筝是用木材作的。春秋战国时,东周哲人墨翟(公元前478-392年),曾「费时三年,以木制木鸢,飞升天空……」。墨子在鲁山(今山东潍坊境内),「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这是说墨子研究试制了三年,终于用木板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是最早的风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风筝。(约公元前300年),距今已有二千四百年。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上。 相传公元前四世纪,中国著名工匠鲁班(即公输班)做了一只风筝,升空三日而不坠。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由荷兰人传到了欧洲。19世纪英国发明家克雷由风筝产生灵感而发明滑翔机。德克萨斯州演员科迪“上尉”,曾利用风筝拖动折叠式小艇,横渡英伦海峡;1901年再接再厉,乘坐双箱形风筝飞行,使英国陆军部大感兴趣。 直至东汉期间,蔡伦发明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因此可以推断,中国风筝已有两千年以上历史了。 世界风筝都--潍坊世界风筝都纪念广场。潍坊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风筝都 。1984年4月1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根据美国友人大卫.切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