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11190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7.《包身工》课件(37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7次 大小:37522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1-2022,PPT,37张,课件,包身工,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夏衍 包身工 在上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的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她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她们的年龄与我们相仿,甚至更小,但她们干的却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他们也不能拥有他们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本世纪的三十年代,一个伟大的剧作家向人们含泪诉说着包身工的苦难生活———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 2、体会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3、了解旧中国包身工奴隶般的悲惨命运。 夏衍原名沈端先,此笔名从发布《包身工》起用。浙江省杭州市人。 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考验》等话剧本,并把小说《林家铺子》 《祝福》等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报告文学。写作年代:1935年,作者经过两个多月起早摸黑、冒着危险、深入工厂观察调查了解才写成这样真实的文章。 报告文学,是一种以文学手法及时反映和评论现实生活中真人真事的新闻文体。 说它是“报告”,是就题材来说的,它必须选择真人真事的新闻题材,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说它是“文学”,是就表达来说的,它必须采用某些文学的表现手法,形象生动地再观生活,如注重选材的典型,布局的精巧,语言的生动、形象等。 类别如典型人物报告文学、重大事件报告文学和社会问题报告文学。 特点:真实性、典型性、文学性。报告文学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背景简介 《包身工》这篇报告文学反映的是“一 二八”前后到抗日战争前夕这一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社会的黑暗。 那时,中国农村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日益贫困,东部沿海地区大批破产农民涌向城市,又为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提供了廉价劳动力;靠近上海的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生活的农家女子,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 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我国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 为了避免罢工的威胁,日本资本家就更大量的雇佣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 这篇文章针对帝国主义这种残暴掠夺进行了有力的揭发和严厉的抨击,它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一定的作用。 令人发指的罪行 骇人听闻的摧残 理性深刻的思考   1.给字注音:   衍(yǎn)汀(tīng) 游说(shuì)辊(gǔn )   栅(zhà)趾(zhǐ)骷髅(kū) 褴褛 契据 铁锭 惺忪蹒跚 执拗 谄媚 弄堂          2.解释下列词语和短语中的加黑词: 生杀予夺:(指统治者掌握了生死赏罚的大权,横行霸道,对人民生命财产随意处置。生,让人活着;杀,叫人死亡;予,给予;夺,剥夺。) 阅读全文的任务 对文章意思有个大概的了解,闭上眼睛,能够把文章大意复述出来。 这篇报告文学材料丰富,画面广阔,揭示深刻,采用了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主线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副线综述包身工制度各方面的情况。 包 身 工 1--11、 (四点一刻)起床 恶劣的住宿条件 被诱骗的农村少女--包身工的来源 、身份 12--22、(四点半后)早餐   粗劣的饮食条件 帝国主义雇佣包身工【包身工制度形成的社会原因】 23--34、(五点)上工 三大威胁 三种罚规 恶劣的劳动条件 35--50、(十七点)放工 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包身工制度的必然灭亡结局】 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跃膨大的趋势。【包身工制度的发展及其罪恶】 包身工悲惨命运 〈小结〉 这篇报告文学材料丰富,画面广阔,揭示深刻,采用了双线交织的结构形式。 (主线) 以时间为序,描绘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画面:清晨起床→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