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60254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化学苏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专题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教学课件(2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3次 大小:32938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2021-2022,第三,26张,教学课件,认识,原子结构
  • cover
(课件网)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里面有什么? 实验要求: 在打开盒子之前,想尽一切办法,猜一猜盒子里究竟装了什么。 战国时期惠施:“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古代先人的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物质由极小的被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为止。 哲学思辨 天才猜测 道尔顿的疑惑   为什么复合的大气、两种或多种气体的混合物,竟能在外观上构成一种均匀体?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证 据 化合物 总质量/g 氮的质量/g 氧的质量/g 氧化物A 100.0 30.5 69.5 氧化物B 100.0 46.7 53.3 氧化物C 100.0 63.7 36.3 化合物 总质量/g 氮的质量/g 氧的质量/g 氧化物A 3.28 1.00 2.28 氧化物B 2.14 1.00 1.14 氧化物C 1.57 1.00 0.57 氮、氧的简单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关系(1) 氮、氧的简单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关系(2) 2.28 ∶1.14 ∶ 0.57 = 4∶2∶1 如果我们有一定质量的氮,与其化合的氧的质量并不是任意的数值。 倍 比 定 律 证据 元素 相对重量 氢 1 氮 5 碳 6 氧 …… 7 …… 道尔顿原子学说 (1)所有物质都是由非常微小的物质粒子即原子构成。 (3)同种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2)原子不能被分割。 (4)不同的原子结合形成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原子 仅仅是重新排列,而不是被创造或消失。 质量守恒定律 定组成定律 理论验证 模型建构1 道尔顿 实心球体 问题来了 相对重量 为 6 的 碳 相对重量 为 5 的 氮 新证据 :神秘的射线 模型建构2 葡萄干面包模型(西瓜模型) 带正电物质 电子 日本科学家长冈半太郎 证据:炮弹反射打中自己   这是我一生中从未有的难以置信的事,它好比你对一张纸发射炮弹,结果被弹回来而打到自己身上…… 背景史料:德国人伦琴发现了X射线,并直接促成了法国人贝可勒尔发现铀的放射性。后来卢瑟福证明铀原子放出的射线包括 α射线(即氦原子核流)、β射线(即电子流)。 实验分析 【实验证据】 1.实验发现大多数α粒子散射角很小, 平均只有2°~ 3°的偏转。 2.约1/8000散射大于90°。 3.极个别的散射角等于180°。 卢瑟福 有核模型 模型建构3 史实补充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得到了质子,进而猜想原子核内存在不带电的中子,这一猜想被他的学生查德威克在1932年用实验证实,并得到了公认。 原子的构成 问题又来了 氢原子光谱(线状谱) 连续的光谱 寻找新理论 轨道能量是不连续的,即量子化。 模型建构4 玻尔 轨道行星模型 模型建构历程 1895年,成为汤姆生的学生; 1898年,发现了α射线和β射线; 1908年,获得该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1909年,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 1911年,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912年,成为玻尔的老师; 1919年,首次实现了元素的人工转变,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发现质子; 1920年,预言中子的存在, 1932年被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原子证实; 1921年,助手索迪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年,学生阿斯顿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年,学生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7年,助手威尔逊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5年,学生查德威克诺贝尔物理学奖; 1948年,助手布莱克特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51年,学生科克拉夫特和瓦耳顿,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8年,学生卡皮查获诺贝尔物理奖…… 卢瑟福的故事 有限?无穷? 产生速度更快 能量更高 束流更强的粒子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部分结构   科学研究永远在不断否定、不断肯定中波浪式前进。保持你的好奇心、求知欲,在继承前人的同时,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根据新的实验证据去修正原来的理论,开辟出一片新的领域。 你学会了吗 1.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①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提出原子结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