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平五(高一年级)“耐久跑”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时抗疲劳的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技能和心 理素质的综合表现,也是人体质强弱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中学生耐久跑的成绩明显下降,因此提高学生耐久跑的兴趣及运动能力是每位体育教师的心愿和责任。 本节课以人教社《体育与健康》十--十二年级“耐久跑”教材为依据,围绕三条线来设计:1.技术线(掌握耐久途中跑的技术及运用;学习各种跑的方法)。2.心理线(“我能行我快乐”)。3.背景线(场地设置、语言激励),突出思想主题,力求改变过去“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使教学内容的健身化、趣味性,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多种练习中学习体验耐久途中跑的技术。同时克服心理障碍,感悟耐久跑运动带来的快乐。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弯道跑的和直道跑的技术动作及呼吸方法。技术难点是:技术的运用和“极点”的克服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一(14)班的学生,男、女生共48人。据观察与了解,学生因为锻炼时间少、跑的姿势和技术运用不正确,学练被动而导致耐久跑的能力薄弱。但学生求知欲强,课堂纪律好,趣味性练习的兴趣高,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根据这些特点,本节课主要教学思路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充分利用19块小垫进行场地创设,运用多种趣味性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参与积极性,围绕课的教学目标展开教与学活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学习能力及身心特点制定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生了解耐久途中跑的相关知识,懂得 “极点”的产生和克服方法 以及“靶心率”的知识和锻炼价值,提高耐久跑的运动素养。 技能目标: 90%以上的学生能掌握弯道跑和直道跑的技术和呼吸方法,80% 以 上的学生能掌握合理应用技术和分配体能的方法,同时发展耐力速度和增强心肺功能。 情感目标:在多样练习中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畏困难、战胜自我的良好品质和 集体主义精神,体验成功乐趣促进身心健康。 四.教学程序:(为了完成本课目标采用以下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约5分钟) 课前通过观看图片及交流讨论,学生作好学练的心理准备以及测量好相对安静脉搏(靶 心率的学习),从而引出课题容。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建立运动技术表象,旨在激发学生求知欲并调动学生学练的兴趣,为下阶段学习埋下“伏笔”。 开始热身部分(约8分钟) 1.常规导入:在课堂常规检查与落实中,让体育委员、小组长组织实施,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等能力。 2.队列练习:通过看齐—四面转法--行进间齐步走/立定等队列练习,提高学生学习注意力,规范体育课堂纪律,形成具有良好课堂执行力的学习班级风气。 3.趣味慢跑 “见面打招呼”:利用足球场中心圆圈,学生分成2组按指定路线相向跑出,慢跑交汇时做击掌打招呼。从而达到身心热身,活跃课堂氛围,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 4.关节活动操:学生在圆圈上进行关节操的活动,进一步热身机体。 设计意图:规范课堂纪律,提高学生注意力,达到健体热身、避免运动损伤,为课的主要部分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学习提高部分(约32分钟) 本课以“生为主体,练为主线”为宗旨,采用“自主、参与、合作”的教学方法,利用激励性语言,及时评价,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热情。遵循循序渐进教学原则,合理安排每个教学步骤,使每个学习的内容和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让学生学以致用,有效地解决教学重、难点。 1.学习弯道跑技术。学生通过听讲解,看图片,并在圆圈上进行2组4×8拍的原地技术动作模仿练习,体验弯道跑两脚蹬地及两臂摆臂的动作方法,建立技术动作概念。 2.圆圈跑练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