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196716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4次 大小:4591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课,隋朝,统一,灭亡,同步,练习
  • cover
【同步练习】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1.隋唐的统一和灭亡 人教部编版 一、选择题(共8题)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 A. B. C. D. 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鲜明特点。下列王朝属于结束分裂局面、实现统一的 ①秦朝 ②南北朝 ③隋朝 ④清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对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起巨大促进作用的古代伟大工程是(  ) A.长城 B.大运河 C.都江堰 D.赵州桥 将“589 年”和“杨坚”这两个历史要素结合在一起,我们可以得到准确的历史信息是 A.隋朝的统一 B.开通大运河 C.开创科举制 D.唐朝的建立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A.察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内阁制 有人这样赞美京杭大运河:“翻开人类历史的记录本,从没有一页如中国大运河一般,将人类勤劳与勇气、文明与智慧标记得如此熠熠生辉。”隋朝开凿的大运河主要历史意义是 A.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B.有力的抵御了外来侵略 C.开创了科举取士制度 D.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 《徐州简史》记载:“大运河的开掘,使黄河、淮河水运得以贯通,并流经整个大徐州地区,对畅达徐州地区交通、促进经济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下列对隋朝大运河的描述错误的是 A.隋炀帝为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下令开凿 B.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C.大运河以长安为中心连通涿郡和余杭 D.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央视《国宝档案》曾介绍过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赵秉忠状元卷。“状元”这一称号源于 A.百家争鸣 B.商鞅变法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二、填空题(共1题) 隋朝的灭亡。 1.背景:隋炀帝在位期间,营建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2.灭亡: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三、判断题(共1题) 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四、解答题(共2题) 大国治水·利国利民 材料 开挖大运河是这个短命的王朝最大的成就,后世的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继承和改善了运河体系。两宋以后,北京之所以成为首都,也是这条运河延伸的结果。元朝在今北京地区开凿通惠河后,南方来的船只可以到达大运河的终点———积水潭。积水潭沿岸的斜街与钟鼓楼一带发展成为最繁华的商业市场。通惠河不仅是大都赖以生存的命脉,还是一条供城里人游览的风光河。 ———摘编自张妙弟《元大都与京城水系》等 依据材料,写出这个“王朝”的名称。概括大运河对北京城发展的作用。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开通大运河。 五、复合题(共8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陶,实行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1) 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①和②所对应的政权名称。 ①: ②: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实行“汉化”的原因。 _____ _____ (3) 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 _____ _____ (4) 以上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些历史发展趋势? _____ 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是北周。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当时在南方的割据政权是陈朝。陈后主不问政事,沉迷享乐。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1) 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