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03470

第七章第1节力(课件)-八年级物理下册同步精品备课(人教版) (3) 36页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10878699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七,同步,36页,人教,备课,精品
  • cover
(课件网) 第七章 力 第1节 力 攀岩者仅靠手脚灵活运用抓、撑、蹬等动作,用“力”实现身体的平衡。 什么是力呢? 有参加过攀岩活动的同学吗? 根据自己的经历或者观看 攀岩者的攀爬过程,能说一说 攀岩者是怎样维持身体平衡的吗?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N);知道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力的图示和示意图表示力。 2.通过学习活动和生活实践感受力的作用效果,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知识点 1 力 人推车 人用了力 车受到了力 手拉弹簧 手用了力 弹簧受到了力 人提水桶 人用了力 水桶受到了力 人举杠铃 人用了力 杠铃受到了力 人背书包 人用了力 书包受到了力 手压橡皮泥 人用了力 橡皮泥受到了力 推土机推土 推土机用了力 土受到了力 磁铁吸引铁钉 磁铁用了力 铁钉受到了力 人 推 车 双手 拉 弹簧 人 提 水桶 人 举 杠铃 推土机 推 土 磁铁 吸引 铁钉 作用 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在物理学中常把生活中所说的“推”“拉”“提”“压”“吸引”等概括为“作用”。 施力物体 受力物体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个物体受到了力,一定有别的物体对它施力。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总是同时存在的。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直接接触 不直接接触 手受到向下拉力,请问施力物体分别是? 施力物体: 水桶 A B 施力物体: 绳子 注意:接触性质的力,接触谁,谁施力。 弱弹簧 力用符号F 表示,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N。 一名中学生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大约是500N。 拿起一瓶水,手对水瓶的力大约是5N。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力的大小 知识点 2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力的作用效果 物体由静止变成运动 物体由运动变成静止 物体运动方向改变 物体加速或减速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1.一个物体沿圆形轨道运动,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则物体的运动状态( ) A.不断改变 B.始终不变 C.有时改变,有时不变 D.无法确定 A 知识点 3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结论: 力的_____、_____、_____不同,力的作用效果不同。我们把力的____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要描述一个力必须将力的_____描述出来才算完整。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三要素 1.2013年5月,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宣布退役,人们 将他的弧线球成为“贝氏弧度” 这主要是由于踢球时所用力的 ( )和( )不同 (填“大小”“方向”或“作用点”), 从而产生了与直线球不同的作用效果。 作用点 方向 力的示意图 观察下图,说出施力物体、受力物体,讨论一下怎样表示力? 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标出力的符号(大小和单位)。 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1、用30N的力沿水平向右推箱子。 F=30N F=30N F=30N 最常用★★★★★ 2、画出用70N与水平地面成45°角斜向右上方拉小车的拉力示意图。 F=70N 最常用★★★★★ 45° F=70N 45° F=70N 45° 知识点 4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 作用力 受力物体 反作用力 A物体 B物体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大小相等(等大) 方向相反(反向)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共线)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地面 撑杆 燃气 水 地面 水 力的相互性的应用 思考:图中人或物体前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什么? 当手用绳子在井里向上提水桶时,水桶受到拉力的受力物体是( ),施力物体是( );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拉的力,此时,受力物体是( ),施力物体是( )。 水桶 绳子 手 绳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