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149

《诗歌的比较阅读》课件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7次 大小:237629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诗歌的比较阅读,课件
  • cover
课件46张PPT。诗歌比较阅读一、请将本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作比较,说说它们同是登岳阳楼之感,但在诗境和风格方面有什么不同。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其它小组补充。比较阅读: 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背景点击】开元二年(759),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李白登岳阳楼楼诗,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篇章,使岳阳楼更添一层迷人的色彩。 1.颔联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2.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3.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什幺?抒发了诗人的什幺情感? 4.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本诗第二联的2句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彩,且更新颖。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3.诗人笔下的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是“高”。情感是欢乐喜悦,超脱豁达。 4.“诗眼”分别“引”“衔”。“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把愁心带走的情境;“衔”形象地写出了山懂得人的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人共享欢乐的情境。?(整体把握,实为比较)参考答案: 诗境: 1、李诗山水景物宏丽美好,人的心情轻松快乐,交融成一个似真似幻的迷人境界。 2、杜诗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风格: 1、李诗用陪衬、夸张等手法,想象奇特,笔法洒脱,可用豪放飘逸概括。 2、杜诗基本写实,意旨深厚,又多变化,可用沉郁顿挫来概括。(精心比较,更显特征)二、请将杜甫的《阁夜》与《旅夜抒怀》对读,分析这两首诗在意境和章法上的不同。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 夜 抒 怀【注解】: 1、危樯:高耸的桅杆。 2、星垂句:远处的星星宛如低垂至地面,使原野更为辽阔。 3、月涌句:银色的月光映着奔流汹涌的长江。 4、沙鸥:水鸟名。 【韵译】: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象是飘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意境不同: 《阁夜》的意境悲壮萧瑟,《旅夜抒怀》的意境疏朗空阔。 在《阁夜》中,短景、天涯、霜雪、寒宵等意象传达出来的是寒冷萧条的气氛,鼓角、星河传达出来的是征战和动荡的气息,全诗景象宏阔壮观,终究摆脱不了悲凉和萧瑟。《旅夜抒怀》两组意象形成微弱渺小和宏阔壮观的对比,表现了作者置身于天地之间的渺小和无助,但其中的悲慨之气不如《阁夜》浓重。这两首诗在章法上也不同:《阁夜》前三联写景,尾联抒情。 《旅夜抒怀》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是抒怀。三、比较鉴赏 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让我们回顾《琵琶行》中以声喻声的形象化描写———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进。 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参考答案: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