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35756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课件(18张ppt+3视频)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32次 大小:22146033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课件,18张,ppt+3
    (课件网)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通过本课的学习,知道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及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统治下盛世的表现。 2.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方法、采取的改革措施,知道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贡献。 学习目标 唐高祖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李渊(唐高祖) 都城:长安 1.唐朝建立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国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趁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 2.“贞观之治” 唐太宗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合作交流 唐太宗统治期间,国家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迅速,国力逐步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原因何在? (一)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教戒太子诸王》 唐太宗把人民群众比作水,认为水能把船掀翻,可见他认识到了什么问题 是什么经历使他深刻认识到这一问题 ①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他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 ②唐太宗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③注重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④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⑤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材料: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视选官和用人。他求贤若渴,为了改善吏治...他选拔任用了许多有才能的人担任中央要职。 材料:太宗尝谓公卿曰:“...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材料: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魏征像 房玄龄像 杜如晦像 (二)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政治 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吏 部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工 部 起草诏令 封驳审议 负责执行 经济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 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三)唐太宗的治国效果: 材料:(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粮食丰收),流散者咸(都)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唐纪》 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 二.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确实是一位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毛泽东 武则天这个女人是古今少有……她粉碎的传统,创设的改革,引起的紊乱,超过历史上任何阴谋险诈的男人。 ———林语堂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郭沫若 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宋庆龄 武则天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 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活动与探究 郭沫若为什么如此评价武则天的统治呢? 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政治上: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