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239194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聆听《吉祥三宝》(同步课件13ppt+教案+素材)

日期:2024-06-0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25471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人音版,音乐,二年级,下册,聆听,吉祥三宝
    (课件网) 第四课 聆听 吉祥三宝 二年级下册 情境导入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同学们,这是唱的哪里的风景呢? 情境导入 生活环境 情境导入 服饰 情境导入 那达慕 情境导入 乐器 蒙古族有一位歌手布仁巴雅尔也和你们一样,关注生活、热爱创作,他创作了一首很好听的歌曲,那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欣赏的《吉祥三宝》。布仁巴雅尔在谈到创作《吉祥三宝》时说:“我女儿小的时候好奇心很强,常常兴冲冲地跑过来缠着我问问题。而且她叫我的时候稚嫩的声音和她跑来跑去时地上咚咚的响声就好似音乐一般,《吉祥三宝》的旋律自然而然流淌出来了,于是,我把我们一家的对话用一首歌曲来记录,就是《吉祥三宝》。后来我把这首歌作为女儿三岁生日的礼物送给了她。”原来这首歌曲是爸爸送给女儿的礼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聆听这首温馨的歌曲吧。 新知探究 探究新知 你知道“吉祥三宝”的意思吗? 在蒙语里它的意思是“我们每个家庭都由三个人‘爸爸、妈妈、孩子’组成,希望家家都吉祥如意”。 探究新知 听过歌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歌曲中有几个人对话?第一段是谁问谁答?第二段是谁问谁答?第三段呢? 2.第一段是孩子问爸爸答,孩子问了什么?爸爸怎么回答的? 3.那第二段是谁问谁答呢?妈妈告诉孩子什么呢? 4.第三段还是孩子问,回答的是谁? 艺术实践 男声、女声和童声。 再次聆听歌曲。 艺术实践 课堂总结 孩子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合作来演唱《吉祥三宝》,听听爸爸、妈妈和自己分别发的是什么声。愿每一个家庭都和谐、吉祥、温馨、幸福!可别忘了,这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哦。蒙古族的节日风俗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祭敖包也算是一个。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把时,在古代,由萨满教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蒙古族牧民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路平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