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25790

人教新课标版七上第三单元讲练同步练习

日期:2025-05-20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389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人教,新课,标版,第三,单元,讲练
  • cover
七上第三单元讲练同步练习 【知识在线】 本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以精美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 前3篇都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春》描绘动人的春景,《济南的冬天》描绘济南独特的冬山冬水,《山中访友》则写与山中各景各物的交流。它们或赞美季节,或抒写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或传达对大自然的深情。后2篇都是诗歌,《秋天》是现代诗歌,绘秋、赞秋;而《古代诗歌五首》则用凝练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图景:登山望海、行舟绿水、咏春悲秋、乡村夏夜独行……从而唤起我们美好的情怀。 【重点锁定】 学习这个单元,必须抓住如下要点: 反复朗读,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美的语言,培养美的情趣。 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学习细致观察景物和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理清思路,学习作品精巧的构思。 第十一课《春》 (建议安排3课时) [学法导引] 本文是朱自清先生的写景名篇。文中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启发人们要珍惜春天,积极向上。 本文围绕“春”字,写了盼春、绘春、颂春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盼望她到来;待她降临,则尽情欣赏大地回春的美景;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文章结构体现作者的思路。文章中,作者抓住春天景物的特征,着力描绘了五幅春景图,富有诗情画意。学习中,要体会这准确、生动的景物描写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感情,还要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此外,应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领会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品味文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语言。 [典题例析] 例题:阅读课文最后三段,完成下列问题。 1、文章结尾连用了三个比喻来形容春天,它们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三个比喻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如果把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有什么样的影响? 4、请模仿其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解析:第1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2题考查文章的写作顺序,作者是依据春天成长的顺序来写的。第3题考查对语言表现力的认识。第4题则须先分析原文的句式特点:三个比喻形成一组排比,分别写出了春的三个特点,再由此进行有针对性的摹仿。 参考答案:1、三个比喻分别突出了春天景象的新、美、力的特点。 含义:三个比喻形象地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在春天里奋发向上、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2、不能颠倒。因为它们是按照喻体的成长顺序排列的,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成长过程。最后一个比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愿望。 3、三个比喻独立成段,起突出、强调的作用。若合成一段,它们各自表达出的春的特点就不鲜明,因此会削弱文章语言的表现力。 4、略。 [课时训练] 训练一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朗rùn( ) wǎn( )转 酝酿( )( ) liáo( )亮 hōng( )托 应和( ) 给下列多音多义字注音并组词。 ( ) ( ) 1、涨 2、散 ( ) ( ) ( ) ( ) 3、晕 4、藏 ( ) ( ) 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 阅读课文,填写下面的表格,理清课文的思路。 第一部分(第1节): _____春 宏观勾勒: 第二部分(第2-7节): _____春 春 图( 春) 春 图( 春) 具体描绘: 春 图( 春) 春 图( 春) 春图( 春) 第三部分(第8—10节):_____春 训练二 一、下列各句与原文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