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山北部学校联考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积累(35分) 1.默写(10分)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2)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⑤)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一(4)题。(12分) (1)迤png崖geng(4分) (2)巧渡金沙江(2分) (3)“据红军告诉我”说明斯诺的信息来源于红军口述,真实可靠,体现了纪实作品“用 事实说话”的特点。(3分) (④瑞金,遵义,飞夺泸定桥(3分) 3.综合性学习活动(13分) ()要素:邮票左边为鼎,右边是写有“诚信”的卷轴。寓意:诚信做人,一言九鼎。(3分) (2①熊叔叔,您好我是校刊记者小A,祝贺您被评为2022年诚实守信"重庆好人”!(2分) ②怎样成为一名诚实守信的人?请您给中学生提出建议,好吗?(2分) (3)①缺少具体的活动时间(2分) ②召开开展(2分) ③将“请您务必准时参加”改为“期待您的到来”(2分) 二、阅读(55分) 阅读(一)(22分) 4.D(3分) 5.①遮雨工具(用芭蕉叶送樱桃、包米饭)) ②进城求学时期 ③抚慰“我”思乡的情绪(或:缓解我的思乡之情;思念故土时的精神慰藉,“我"思乡的情 感载体/精神寄托) ④为人们提供阴凉(4分) 1 6.①"索取”本义指索要、索求;文中写出了农事渐多时人们给芭蕉留足生息繁衍的时间;表现 了人们对芭蕉的珍惜(或:珍惜/珍爱/珍视/爱护)与节制/善待。(3分)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那个清晨的雨丝比作一条时间的线;生动形象地写出乡愁的绵长/绵绵 不尽(或:雨丝将故乡、童年与现在的“我”相连;或:雨丝将"我”和故乡的情感联系具象化/ 视觉化呈现):表达了“我”对故乡和童年的怀念。(3分) 7.①在物质层面能为人们提供实用价值/草木直接用于生活需求/是人们生活的帮手,像朋友 一样无私给予/作为生活用具。如文中,芭蕉叶为“我"遮雨,托送樱桃、包裹米饭:竹子制成竹 筐、斗笠、竹席;松树提供柴火和家具:公园中芭蕉提供阴凉 ②在精神层面与人们产生情感联结/为人们提供精神托寄/帮助慰藉心灵/为人们提供心灵的 庇护、慰藉、滋养、精神绿荫/连接城乡的情感纽带/给人们生命的启示。如文中,那片为” 我"遮雨的芭蕉叶,成为作者三十年难忘的童年印记:草木成为乡愁的载体:诗词中的芭蕉意象 是作者离乡时孤独夜晚的慰藉。(4分) 8.①对故乡和童年生活的怀念。②对乡间草木的喜爱和赞美。③对硕强生命力的赞美:芭蕉看 似柔弱却能不卑不亢地挺立。④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芭蕉走进诗词,从自然草木成为文化的 一部分。⑤对闲适/诗意/惬意生活的追求。(5分) 阅读(二)(18分) 9.C(3分) 10.“冷门绝学”指的是研究人员少、研究专业门槛高、研究难度大、学术传承困难,但具 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濒临消亡,后继乏人的学科。(5分) 11.用符合传播规律、大众口味的方式,将深奥的专业知识轻量化,重新包装、推广,受到人 们的欢迎。(4分) 12.①挖掘“冷门绝学”与现实生活的关联。②将"冷门绝学”通过短视频、实地探访、实景 戏剧、文化访谈、沉浸式体验多种形式展现。③利用新的工具,将"冷门绝学"推陈出新。(6 分) 阅读(三)(15分) 13.C(3分) 14.①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3分) ②(我)因写诗(触怒朝廷)追加罪责,奉皇帝命令押入监狱,妻子儿女送我出门,(他们)都哭 了。(3分) 15.上大笑/放还山/命其子一官就养(2分) 16.A赏月的欣喜:B贬谪的悲凉:C乐观豁达:D安慰(4分) [乙]参考译文: 我往年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筒,他告诉我:“真宗皇帝封泰山之后返回,遍访天下隐士,找 到了杞县的杨朴,这个人能写诗。等到皇帝召见他对答诗歌时,杨朴自称不能写诗。"皇帝 问道:"临行前有人为你作诗送行吗?”杨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