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印象派的画家们 什么是印象派?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于70、80年代,反对因循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 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主要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1863年,与官方沙龙画展唱反调的“沙龙落选作品展”在巴黎举行。马奈展出了他的《草地上的午餐》,画一裸妇与绅士们在草地上午餐。此画被认为有伤风化而批评。而有创新意识的莫奈、雷诺阿、德加、塞尚等画家却乐意与马奈结盟。1874年4月在巴黎大街借用摄影师的工作室举办了题为“画家、雕塑家和版画家等无名艺术家展览会”。“疯狂、怪诞、反胃、不堪入目!”这是巴黎一位艺术批评家的怒斥,画展迅即成为巴黎街谈巷议的话题,观众讪笑,甚至向画布唾啐。其中莫奈的一小幅海景,受讥嘲最多,艺术观点保守的记者路易斯·勒罗伊借此画名挖苦其为“印象主义画家的展览会”,而"印象主义"由此而得名。 印象派的由来 日中时分 晨曦 午后阳光 晨雾 莫奈教堂系列连线: 鲁昂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大教堂,它的正面有着丰富的起伏变化,在阳光的照耀下更显得变幻莫测,神秘感人。很多繁琐复杂的细部,一般画家都不愿接触这个画题。但是对莫奈来说,正好提供了光线反射而造成的光斑。真正激发莫奈兴趣的,并不是大教堂哥特式的建筑本身,而是投射到教堂正面上的光和影跳动。.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教堂的墙体泛出耀眼的白灰色反光,光线使教堂结构模糊迷朦,哥特式的券拱门窗像一只只深不可测又似飘忽不定的怪眼。他依据阳光不同时刻在教堂粗砺壁面上的投射效果,精微观察写生。莫奈为了把握光与色的无穷变幻,他追踪阳光,同时张起数块画布,每当光线偏移,就立即在另一幅相应的画面上作画。 三棱镜分光 原理:光通过三棱镜后,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谱。 (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为了更真实的表现自然界中的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 莫奈根据这一原理,研究出光线与色彩的关系。他为了更真实地表现自然界中光与色的变化,探索了同一对象在不同时间、不同光线下所呈现的光色变化。 莫奈的作品《干草堆》在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以破纪录的1.107亿美元(1美元约合人民币6.87元)高价拍出。这是莫奈作品拍卖价格的最高纪录,也是印象派画作拍卖最高纪录。 克劳德·莫奈(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 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莫奈一生共留下500多幅素描和2000多幅油画。但其作品在中国人中知晓度最高的要算《睡莲》系列。莫奈一生画的睡莲作品有数十幅之多,很多都属于组画,所谓“组画”,就是画家在同一位置上,面对同一物象,在不同时间、不同的光照下所作的多幅画作。区分它们的,仅仅只是大师对光与色的瞬间捕捉。这是莫奈晚年作品中的一个特色。 巨幅《睡莲》组画始于74岁高龄,持续12年直到86岁去世为止。这是一部宏伟史诗,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灿烂的“第九交响乐”。《睡莲》系列作品,从1897到1926年,莫奈总共画过181幅。 《撑阳伞的女人》 《穿着和服的卡米尔》 印象派 雷诺阿 《游艇上的午餐》 古典主义 达维特《 贺拉斯兄弟之誓》 色彩:以光源色为主,色彩变化丰富,画面亮丽,运用冷暖色塑造形象。 笔触:笔触痕迹明显,用笔以重叠和并置为主,笔触短小,粗糙不平。 边线:边线若隐若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