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活动课: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选择性必修二 活动课: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 ———【德】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活动主题 以“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为主题,寻找身边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痕迹以及精神文化痕迹。锁定某一历史现象,通过个人查阅资料、小组专题研讨以及全班展示等方式,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揭示这一历史现象的成因,以史论结合的方式谈一谈你的体会。 二、活动过程 1.分组确定主题。在老师引领下,以5-6人为单位自主成组,并选出组长。小组内部讨论: (1)我们对哪一历史时期、哪一区域的社会生活感兴趣? (2)这一时期、这一区域的社会生活有哪些表现? (3)它们之中哪些内容和技术的变革密切相关? (4)我们组准备选择哪一历史时期、哪一区域的哪一社会现象,探究“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活动过程 2.撰写研究计划。包括:研究主题、搜集资料的路径和方法、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人员分工等。 3.展开探究。 4.形成研究成果并展示。形式可多样化,包括:书面报告、ppt展示、情景剧展示等。 5.活动拓展。将本班研究成果在学校网页、微信推送、校刊、校布告栏等多种平台上进行展示,发挥网络媒体的优势,集思广益,完善研究成果。 1.文献。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网络查找相应资料。 2.访谈。研究近当代技术进步与社会生活的变化时,可采用口述史的方法,联系相关人员访谈,并记录、整理。 3.实地考察。寻找相关遗址或博物馆实地探究。 三、搜集资料的路径和方法 参考书目 1.[英]斯蒂芬·F·梅森著:《自然科学史》,上海译文-出卷网-1980年版。 2.剑桥大学科学史丛书,复旦大学-出卷网-2000年版。 3.[英]亚·沃尔夫著:《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中学史》,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4.[英]亚·沃尔夫著:《十八世纪科学、技术和中学史》,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 5.A.N.怀特海著:《科学与近代世界》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6. 王鸿生著:《中国科技小史》,中国人民大学-出卷网- 2004年版。 7.卢嘉锡总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卷网-1998年版。 8.何传启主编:《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战略机遇》,科学-出卷网-2012年版。 9.[澳]托比·沃尔什著:《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版。 三、搜集资料的路径和方法 范例:技术进步与阅读的变化 四、小组展示 阅读是伴随着文字产生而出现的一种人类活动。以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为起点,我国的阅读活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的历史。随着技术的发展,阅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从殷商至西周中前期,虽然已经出现了较为成熟的文字,但由于生产条件落后,书籍一直掌握在少数社会上层人士手中……因此,自上古至西周的漫长时间里,阅读是少数人的特权。 古代的“学富五车” (一)造纸术的发明 蔡伦,字敬仲。……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105)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 ———《后汉书·宦者传》 盖世有质文,则治有损益。故礼随时变,而器与事易。既作契以代绳今,又造纸以当策。犹纯俭之从宜,亦惟变而是适。夫其为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屈可伸,能幽能显。若乃六亲乖方,离群索居。鳞鸿附便,援笔飞书。写情于万里,精思于一隅。 ———【西晋】傅咸《纸赋》 (一)造纸术的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