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卢沟谣》 授课教师:刘越 学校:龙华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 随乐跟读-轻声哼唱 《卢沟谣》是一首童声演唱的歌曲,通过简单朴实 的语言,回望历史印记,呈现出卢沟桥千年历史画卷。 1、歌曲的情绪是如何变化? 2、歌曲都有哪些演唱形式呢? 聆听与思考 第三章 请输入标题 演唱形式: 齐唱 - 合唱 -齐唱 情绪: 抒情-激昂-沉思 第三章 请输入标题 第三章 请输入标题 倚音 由弱到强 长音注意呼吸平稳 中强 强 第三章 请输入标题 倚音 由弱到强 长音注意呼吸平稳 中强 强 了解历史,声入人心 了解历史,声入人心 谢谢聆听 9 6 6 9 《卢沟谣》 酒 形 兴少年广福合唱团 6 列 卢沟深 1=D 中速优美地 李明圣词 4 mf 鄂矛曲 553- 221- 6561 2 32-- 永定河, 出西山, 碧水环绕 北 京 湾。 5 563-1216- 5613 2 23 1-- 卢沟渡, 摆渡船, 渡走春秋渡 秦 6 66 5.35 66 12352-- 金 中都, 烟 云散, 留下古桥写江 山。 4. 44 3. 13 -446711| -- 5 556 3 -1 56-|225623|1--1 元明 清 七 年, 卢沟晓月照大 川。 渐慢 (5 563-3 216-|225623|1--) 稍慢 mf 5 53 -221- 65612 32-- 晚清衰, 民国乱,列强践踏毁家园。 日防 面 透正 ◆32画3L9G12气3心巴 L9心7357-g理之31次6,道意,1心 面b可16516见 举0庭1元>少m代世0顶4以。 北元市文物周 北市严含西卢匀桥文北心怀区 《卢沟谣》 《卢沟谣》是一首D大调的合唱作品,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五音 (宫、商、角、徵、羽)谱写主旋律。低声部大多采用高声部下行 相距的一个三度。曲调清新、悠扬。音域较宽,特别是高声部,从 低八度的5到高一个八度的5,对于儿童来说比较难把握。 《卢沟谣》只有8句话,没有豪言壮语和空洞的口号,而是用 简单、清新、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地区的千年历史画卷。 李明圣总结自己的创作心得一一小童谣,大历史;小焦点,大 主题;小语言,大情怀。 七七卢沟桥事变 《卢沟谣》 (Music) 月圆圆 晚清衰 万古卢沟佑安澜 民国乱 中国人 列强践踏毁家园 意志坚 卢沟桥 重整河山换新天 狮子吼 水清清 宛平城头浴血战 月圆圆 中国人 万古卢沟佑安澜 意志坚 水清清 重整河山换新天 月圆圆 水清清 万古卢沟佑安澜《卢沟谣》教学设计 课题类型:唱歌综合课 执教对象:六年级 教材分析:《卢沟谣》选自花城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今夕歌谣中的一首,李明圣作词,鄂矛作曲。歌曲朗朗上口,音域较宽,它以中国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采用中国五声调式,四四拍,全曲仅有八句歌词,用孩子们的视角将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自然美景巧妙融合,用简单、朴实、贴切的语言呈现卢沟桥百年的变迁。作品包括两个乐段,第一乐段四个乐句,有朗诵、采用起承转合的方式,加入了二声部,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重复。整首作品用朴实的旋律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爱国情怀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设计理念:始终坚持“以美育人”的教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让音乐课与社会生活、历史背景相联系。根据歌词简单朴实的特点,聆听旋律美、感受歌词美、了解旋律美,唱出卢沟桥的美。在聆听感知中了解卢沟桥事变,加深学生对这一真实历史事件的理解,激发爱国热情,传承民族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音乐、审美素养都有所提高,聆听习惯方面可以很耐心的倾听而且有见解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小部分同学可以大胆地模仿和展示自己的声音,在评价方面能多维度的展开自己的观点,多媒体课件的适当出现会对六年级孩子注意力的保持有一定的影响,多鼓励孩子们勇敢的展示自我。 教学目标: 学生能了解卢沟桥事变,感受卢沟桥那一段真实的历史,加深对祖国的认同感以及对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