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28321

12.3机械效率【2022春人教版八下物理精品课件】(共3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82995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2.3,精品,PPT,31张,课件,物理
  • cover
(课件网) 精品教学课件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第3节 12.3 机械效率 我国许多地方原来都没有 自来水,人们为了食用水,要从 井中打水。如图所示,在这个从 井中提水上来的过程中,人对哪 些物体做了功 这些功都是人们 希望做的吗 对谁做的功才是有用的呢 2. 能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方法,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机械效率的意识。 1. 能结合实例认识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的概念,知道机械效率小于1及没有单位的原因,会利用公式η= 进行相关的计算。 想一想:有哪些办法可以将沙子运上三楼? 知识点 1 有用功和额外功 1. 有用功(W有):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必须做的功。 2. 额外功(W额):为了达到工作目的,并非我们所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3. 总功(W总):动力所做的所有功。 即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W总 = W有 + W额 1、有用功(W有):对人们有用的功。 计算:提升物体(克服物重做功):W有=Gh 水平匀速(克服摩擦做功):W有=fS 2 、额外功(W额):人们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计算:提升物体(只计动滑轮重):W额=G动h 斜 面(克服摩擦做的功):W额=fL 3 、总功(W总):有用功与额外功的总和 (运用机械时动力F所做的功)。 计算:滑轮组:W总=FS [ F=(G+G动)/n;S=nh ]; 斜 面:W总 =FL 4 、三者关系: W总= W有+ W额 例1、用水桶从井中提水时, 所做的有用功是 , 额外功是 , 总功是 ; 例2、如果桶掉到井里,从井里捞桶时,捞上来的桶里带了一些水,有用功是 , 额外功是 , 总功是 。 克服水的重力做功 克服桶的重力做功 拉力所做的功 克服桶的重力做功 克服水的重力做功 拉力所做的功 砂子重100N;桶重20N;人重400N;地面到三楼高6m 总功 =3120J 1、对砂子做功(有用功) W砂=G砂h=100N×6m=600J 2、对桶做功(额外功) W桶=G桶h=20N×6m=120J 3、克服自重做功(额外功) W人=G人h=400N×6m=2400J 砂子重100N;桶重20N;地面到三楼高6m 总功 =720J 1、对砂子做功(有用功) W砂=G砂h=100N×6m=600J 2、对桶做功(额外功) W桶=G桶h=20N×6m=120J 砂子重100N;桶重20N;动滑轮重10N;地面到三楼高6m 总功 =780J 1、对砂子做功(有用功) W砂=G砂h=100N×6m=600J 2、对桶做功(额外功) W桶=G桶h=20N×6m=120J 3、对滑轮做功(额外功) W人=G滑h=10N×6m=60J 砂子重100N;动滑轮重10N;口袋重5N;地面到三楼高6m 总功 =690J 1、对砂子做功(有用功) W砂=G砂h=100N×6m=600J 2、对口袋做功(额外功) W桶=G袋h=5N×6m=30J 3、对动滑轮做功(额外功) W人=G滑h=10N×6m=60J s h s=2h=20cm=0.2m W1=G·h=2N × 0.1m=0.2J W2= F·s= 1.2N × 0.2m= 0.24J W1 < W2 探究:使用动滑轮是否省功? 使用动滑轮提升物体时,要克服动滑轮重力、绳子重及摩擦力等做功。 额外功 知识点 2 机械效率 在使用机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多越好。它反映了机械的一种性能,物理学中表示为机械效率。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公式: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小于1的。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忽略绳重与摩擦的影响,则机械效率: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在数值上等于物重与总重的比值。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讨论 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机械效率就越高。 提升相同的重物,所用动滑轮越轻,机械效率就越高。 探究实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F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刻度尺、铁架台、滑轮、 细线、钩码 绳端的拉力F、_____、_____和_____。 物体重G 物体上升距离h 绳自由端移动距离s 【需要直接测量的物理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