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9课 如何应对泥石流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认识洪水灾害的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平等交流,观看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灾害中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启迪学生面对自然灾害进行理性思考,树立战胜自然灾害的信心与理想。 二、教法: 1.以水导入,激起学生谈话的兴趣。水是同学所熟悉的事物,这样既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又让学生明白领悟到灾害的不可抗拒性。 2.通过学生的观察、搜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了解到洪水重大灾害。 3.借助音像手段,把死知识变活,增强学习内容的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 4.通过观看影像资料让学生感受灾难,并掌握逃生的技巧。 5.通过展示图片,用多媒体课件构筑丰富多彩的课件资源,帮助学生丰富视野,拉近距离,升华感情。 三、学法 《生命与安全教育》课是“学”的课程不是“教”的课程,应立足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为此在本课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法学习: ①、搜集整理资料,了解灾害的形式,进而深入思考产生感悟。 ②、交流、讨论、演示法,加深对灾难的理解,认识到灾害的不可抗拒性。 四、教学过程 (一)、以水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关于水的诗句,你们想想有哪些?(学生自由回答) (配以图片) (二)、认识灾害,加深感受 在我们的心中,水是美丽的,它带给人无限美好的睱想,人们常用上善若水来提倡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可是水也能给我们带来灾难。我们把这叫着--洪水灾害。 1、介绍洪水灾害的相关知识。 关于洪灾不知道咱们大家给予它多少关注,你知道多少 (1)、洪水灾害 (2)、造成洪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我国的洪水灾害主要发生时间。 2、关注我们的家园———四川 知识卡片:(1)、四川的地理位置; (2)、四川的地势特点; (3)、汶川地震后带来的后果。 (4|)、根据四川的地理位置和地势特点请同学们列举 ①、四川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②、这些灾害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 学生同桌合作,自我探究,全班交流。(同时播放图片) 通过介绍洪水灾害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认识到灾害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学生在交流材料的同时,自悟到这种灾害,可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当地政府、人民要对能想到的灾害随时保持高度警惕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1933年的四川荗县发生7.5级地震,形成3个地震堰塞湖,造成了重大损失。 汶川地震带来后继灾害也让我们有惊无险。(播放录像) 设计意图:生活、生命也安全课是活动课,是师生经验的共享,学生通过介绍资料图片的活动中,丰富了视野,拉近距离,了解了灾害的不可抗拒性。采用录像形式来缩短时空距离,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充分发挥多媒本技术的优势,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借助音像手段,把死知识变活,增强学习内容的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 3、关爱我们的家长――眉山(展示2010年眉山洪灾相关图片) (学生分组讨论这次洪灾给家乡带来了哪些影响,由各组长收集意见,代表本组总结发言) (三)、专家支招,学会自救, 灾害是可怕的,它们像凶惨的魔鬼,肆意地摧毁人类的家园,夺走人们宝贵的生命,2005年黑龙江一所中心小学的学生,面临了一声突如其来的洪水灾害(展示图片或者视频) 同学们,为什么会有同学被洪水卷走?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小组讨论当你遇到洪水等灾害时应该怎么做。 展示知识卡片: 1、专家指导--洪水来临前的准备 2、专家指导--洪水来袭巧应对。 3、大灾后防大疫———洪灾期间的常见病 (四)、抗灾救灾知识知多少--实践指导 刚才我们掌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