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469032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20.3.1 方差 教案

日期:2025-09-22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5次 大小:1068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华东师大,八年级,下册,数学,20.3.1,方差
  • cover
《方差》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数据的分析》是初中阶段统计教学的最后一章。本节课是在研究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之后,进一步研究另外一种数据的方法———方差。以平均数为基础上的“方差”作为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统计量,不仅成为信息社会人们制动决策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学生进入高中学习统计知识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的必备知识。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但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进行数据分析进而作出判断,还是比较困难的。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极差、方差的应用过程,体会数据波动中的极差、方差的求法时以及区别,积累统计经验。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形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认识数据处理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其求法, 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应用方差对数据波动情况的比较、判断。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自主发现法与教师启发引导相结合。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对问题进行分析,然后组织学生自主交流讨论,探究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2、利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教学环节 设置情景———探究新知———归纳提升———学以致用———总结反思 六、具体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 经过两年多的学习,我们以自己的成绩有个怎样的评价呢?通过平时测试,谁的成绩更稳定呢?构们能不能用统计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本节课们们就来学习一种数据,这种数据就是用来判断一组数据 的波动情况的。 (利用身边的问题导入新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探索新知 1.显示的是上海市2001年2月下旬和2002年同期的每日最高气温,如何对这两段气温进行比较呢? 经计算可知这两个时段的平均气温相等,都是12℃,这是不是说,两个时段的气温情况总体上没有什么差异呢? 观察下图,你感觉它们有没有差异呢?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发现,图(A)中的点的波动范围比图(B)中的点波动范围要大. 图(A)中温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很大,相差16℃,图(B)中温度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7℃,由此,我们可以判定2001年同期气温波动范围要大. 2.小明和小兵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表所示,谁的成绩较为稳定?为什么? 请同学们根据计算的结果验证你选择的正确性。 (估计会出现两种意见 :有人认为应该选甲,有人认为该选,但由于 ,谁也没有充足的理由反驳对方。这时教师可下降能否,主观察数据,尽管平均环数相同,但二人的水平还是有差距的,从最大与最少环数这个角度去分析:即极差的角度去思考,从而得出小兵的成绩较稳定。) 解:通过计算分析,两人测试成绩的平均数都是12.4,成绩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也都相差4,但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相比下,小明的成绩大部分集中在平均数附近,而小兵的成绩与其平均数的离散程度略大 通常,如果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散程度较小,我们就说它比较稳定. 那么,怎样的指标能反映一组数据与其平均数的离散程度呢? (三)总结归纳 统计学中常采用下面的做法来量化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设有n个数据x1,x2,…,xn,我们可以用“先平均,再求差,然后平方,最后再平均”得到的结果表示一组数据偏离平均值的情况,这个结果称为方差。 , 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高 例1 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表演了舞剧《天鹅湖》,参加表演的女演员的身高(单位:cm),如表所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