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78739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14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课件(23张PPT)

日期:2024-06-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20587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高中,PPT,23张,课件,之争,旷世
  • cover
(课件网)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统编新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在科学史上,天文学的发展,历来波澜起伏,曲折复杂,扣人心弦。在西方,人们熟知的是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正是这场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领域哥白尼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技的建立。那么,在东方,在对宇宙结构的认识上,又有什么样的争论? 作者简介 关增建,1956 年生,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物理学史、计量史研究,出版著作6 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和丘光明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代表作品:《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写作背景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这当然并非好事,只是人类为获得现代文明而被迫付出的代价罢了。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就已经受到热烈欢迎。 那时,萨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 写作背景 2006年,学科力量较强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系的江晓原、关增培等四位知名教授,联合推出了一部科学史著作《科学史十五讲》。该书从科学史的意义、发端入手,在总论其学科史、功能、定位、方法范式以及在中国的历史和现状后,前五讲追溯了古希腊、古代中国、阿拉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发展历程,后十讲则着眼于独立学科如天文学、物理学、数学、化学等,以若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连线,贯串整个人类科学史,择要叙论重要人物、事件及其社会功能、文化性质并时加点评,显现了扎实的科学和人文功底。 本文选自《科学史十五讲》第三讲“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 读音检测 安谧   槃   滂沲 周髀 晷影 mì pán tuó bì guǐ tuí 积累词语 波澜起伏:形容水面上的水波泛起时的样子。后多指文艺作品情节曲折。 扣人心弦:形容事物激动人心。 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 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可见一斑:比喻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也能推知事物的整体。 积累词语 相形见绌: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 赫赫有名:形容声名非常显赫。 息息相关:呼吸也相互关联。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 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根深蒂固: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圭臬:指准则或法度。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从日心说与地心说之争引出浑盖之争。 第二部分(第2—9段):介绍我国古代天文学的四中观点。 介绍“天圆地方”说 介绍并评价宣夜说 介绍并评价盖天说 浑天说出现,浑盖之争揭幕 文章结构 第三部分(第10—15段):具体介绍浑盖之争。 扬雄批驳盖天说 王充批驳浑天说 葛洪、何承天为浑天说辩解 浑盖之争的争论之热烈 浑盖之争的原则与特点 第四部分(第16段):评价浑盖之争的作用与意义,收束全文。 文章主题 回顾我国古代关于宇宙结构模式的论争,向读者介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关于宇宙结构的几种主要学说,以中国古代天文学上的一场持续千余年之久的学术争论为话题,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指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有重视实际校验的传读,向读者普及了中国古代天文学方面的知识。 合作探究 学说 基本观点 优缺点 历史贡献 天圆地方说 宣夜说 盖天说 浑天说 课堂讨论 浑盖之争有什么特点及意义?试概括说明。 特点:持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涉及面广、讨论内容丰富、后续影响大。 意义:①体现了中国古代在科学发现中重视实际校验的优秀传统。②政治和宗教不介入学术之争,科学发现符合学术发展的规律。③促成了众多科学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