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495514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背诵清单+同步练习题)

日期:2024-06-18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75次 大小:3346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7课辽,西夏,北宋,并立,背诵,清单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一、单选题 《三字经》里写道:“统契丹,建政权,都上京,为太祖。”这里描述的是契丹历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A. 元昊 B. 努尔哈赤 C. 阿保机 D. 阿骨打 电视剧《杨门女将》中,杨门女将在大破天门阵中打败辽军。建立“辽”政权的是() A. 元昊 B. 耶律阿保机 C. 杨坚 D. 赵匡胤 “一度称雄漠北统治契丹的突厥、回纥已经风光不再,而晚唐五代之际中原政权衰微分裂,自顾不暇,都给辽太祖和契丹民族的登台亮相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这说明() A. 此时的突厥、回纥已经没有任何影响力 B. 中原政权决定了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 C. 辽的兴起和时代大环境有重要关联 D. 辽的勃兴完全依靠时代大环境 耶律阿保机和元昊相似之处有() ①都是少数民族首领 ②都建立了本民族的政权 ③都向汉人学习 ④都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 ⑤后来都取消了帝号。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契丹开国君主阿保机重用汉人谋士, 学习中原文化和制度。采用汉字偏旁创制契丹文字,建立孔子庙,春秋祭拜。他还创立南北面官制。这些措施的结果是( ) A. 促进了契丹族和汉族的根本交融 B. 增强了契丹国的实力 C. 使契丹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空前加强 D. 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归纳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对宋辽、宋夏之间“议和”归纳比较后,下列哪一项不是它们的共同点() A. 结束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 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C. 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 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澶渊之盟》是哪两者之间的盟约(  ) A. 北宋与西夏 B. 北宋与辽 C. 南宋与金 D. 南宋与西夏 对北宋和辽、北宋和西夏的议和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 ②辽和西夏都要对北宋称臣 ③北宋每年都要向辽和西夏送大量财物 ④议和有利于双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中国政治通史》)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A. 澶渊之盟对北宋是一种屈辱 B. 辽宋议和实现了双方的和平 C. 澶渊之盟不利于民族的交融 D. 澶渊之盟对宋辽都十分有利 “辽宋为兄弟之国, 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齿论,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 不得创筑城隍”上述内容被称为( ) A. 陈桥兵变 B. “澶渊之盟” C. 宋夏议和 D. 宋辽争战 二、材料解析题 从中国历史发展来看,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在漫长的生产生活中交流学习而形成的。民族交流的形式丰富多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采用了送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他在位的二十二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昌《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蕃人旧日不耕田,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材料三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四 自契丹侵取燕.蓟以北(幽云十六州),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得中国(指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籍,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是哪位皇帝巩固和发展民族关系采取措施?请列举这一时期民族友好交往的例子 (2)材料二反映了一种怎样的社会情况? (3)材料三中的“朝廷”指的是哪一政权?“蕃”在这里主要是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