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001

名师导航教案苏教版必修1:江南的冬景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328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名师,导航,教案,苏教版,必修,江南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谛听天籁 江南的冬景 名师导航 内容感知 本文写于1935年12月。1933年4月25日,迫于白色恐怖重压,郁达夫举家从上海移居杭州,开始了一种近乎闲居的生活。在这个时期,他提倡创作静的文章,写了不少短文,《江南的冬景》便是其中的一篇。 作者善于抓住最具特色的景象加以描绘,写景细腻,文笔潇洒灵活。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在比较中更见出江南的别样味道。 咬文嚼字 1.字音 蛰居(zhé) 乌桕(jiù) 赭色(zhě) 冬霖(lín) 远阜(fù) 槎桠(chá yā) 嘈杂(cáo) 迷眩(xuàn) 翡翠(fěi) 深邃(suì) 煊羊肉(xuān) 闽粤(mǐn yuè) 2.多音字 3.形近字 句段剖析 一、疑难妙句 1.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 剖析:晴暖温和的天气倒像是在春天,更有屋外空地里的那老翁小孩,也许是祖孙俩,正逗玩得高兴,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却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活气息浓厚、和乐融融的画面。 2.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 剖析:这是江南的冬景给郁达夫留下的总体印象,江南的冬景是一种明朗的情调。它是全文的文眼。 3.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 剖析:“这一境界”指的是悠闲境界。作者为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挥毫泼墨,借助想象的力量,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读者面前。郁达夫熟稔绘画的用色技巧,也能够较好把握情绪的节奏,因而写景时,他善于运用五颜六色状物写景,把江南冬景情意浓浓的画面展现在读者眼前。其中既有素描的工笔,也有浓淡适宜的写意,绘出的总是一幅幅情景交融的优美图画。 二、重点语段 1.“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至“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剖析:这里描绘的是一幅充满生气的明丽画面。在丰腴润泽的江南冬郊的青天碧落下,有白色的芦花,有红叶,有顶着白色乌桕籽的乌桕树,还有顶部赭色、根部带点绿意的小草。作者将充满生气的色彩点染到了画里,使整个画面明丽了起来,泛出了生气。这样的冬景使人自然而然地联想起雪莱的诗句。以色彩入文,给画面着色,是郁达夫散文的特点,也让文章更具诗情画意。 2.“‘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至“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剖析:这里没有写景,可是优美的诗句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想象。日暮时候见到老朋友是“能饮一杯无”,夜深人静后,也许雪已经停了,月光下的梅花影子印在微雪的路上,远处还会不时地飘来酒香,偶尔会传来几声犬吠,到得早晨,雪地里狗和孩子都在兴奋地嬉戏着,忽有一孩童惊喜地跑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好一幅清丽雪中梅花图!这幅图景里有色有声还有味!虽没有直接写景,而意境全出来了。 审美鉴赏 品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作者将闲适的心情与生动的景物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特殊的神韵。他不写江南的精致园林、名山胜水,而是依凭一个普通文化人士的眼光来欣赏江南冬景。因此他笔下的景、事、人、物都笼罩着一层奇异的主观色彩。例如写“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穿”,“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些画面,都是平凡的百姓生活,真实而又生动,亲切而又质朴,恐怕只有郁达夫这样一个具有平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