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27297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16530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3课,宋元,时期,科技,中外,交通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让学习变得更容易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用这种方法,印二三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如果印数多了,几十本以至上千本,效率就很高……常用的如“之’”也’等字,每字制成20多个,以备一版内有重复时使用。”关于上述科技成就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出现于隋唐时期 B.它是由毕异发明的 C.它最早出现于北宋 D.它属于泥活字印刷 2.下图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发明的流程图。这项发明( ) A.对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B.发展中医学的治疗理论 C.促进了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 D.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3.《经世大典》载:海运时,惟凭 针路定向行船,仰观天象以卜明晦。这体现 了宋元时期( ) A.指南针已运用于航海 B.造船技术适应远航 C.地理知识有长足进步 D.对外贸易繁荣昌盛 4.如图,人们认为烟火就是喷气式火箭的前身,中国是航天技术的故乡。这一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5.据记载,1282年元朝首次开辟了海运航线,从南方向大都运粮46000余石。此后海运粮食数量不断上升,1329年高达522163石。可见( ) A.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 B.元朝海上交通发达 C.元朝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D.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兴盛 6.下图人物的重大发明是 (  ) A.指南针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火药武器 7.“铁盔铁甲,几乎是无懈可击的骑术,使用长矛、长枪或刀剑———这种贵族对平民所具有的优势终于全部都消逝了;而摧毁对人类的自由的和对他们的真正平等的最后这道障碍的,却是由于最初一眼看去似乎是在威胁着要消灭整个人类的这样一种发明。”材料评价的是 A.造纸术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8.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据此可知,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  ) A.让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B.加速了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 C.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 D.促进了亚非与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 9.东汉王充《论衡》记载:“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鱼肉之虫,集地北行,夫虫之性然也。”上述记载和下图模型一直是学界长期争议的焦点。由此两者可知 (  ) A.战国时的司南即宋代指南针的前身,其工作原理是相同的 B.图中的模型为第一手史料,《论衡》的记载为第二手史料 C.司南的发明等具体情况有待更多的史料证明和揭秘 D.两者相互参考、相互印证,揭示了司南的发明情况 10.今天生活中常见的邮政特快专递、菜鸟驿站等物流方式,早在元朝时就已出现与此类似的雏形。下列文物能为此提供佐证的是 (  )    A.东罗马金币 B.西夏符牌 急递铺令牌 D.锦衣卫印 1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 A.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 12.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由此可知元朝( ) A.驿站分布广这,加强了各地联系 B.丝绸之路畅通,便利贸易往来 C.鼓励对外贸易,驿站最远达欧洲 D.实行开放政策,强化边疆管理 能力素养 二、非选择题 13.文明之间交流互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各种文明之间交流互鉴、取长补短,能够促进文明自身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进政策】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高宗 (1)宋高宗的话是什么意思?说明了政府的什么态度? 【关注史实】 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