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530221

人美版(北京)五年级美术下册 14. 中国画—树的画法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5-22 科目:美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135997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人美,教案,画法,中国画,下册,美术
  • cover
《中国画———树的画法》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课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以基于问题学习与接受学习为理论依据。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使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感,了解中国画———树的基本表现方法,学习尝试用“夹叶法”表现一棵树。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大自然的情感。 地位、作用及关系:横向看,本课在本册教材中第六课《画家徐悲鸿》构成了一个中国画学习单元。纵向来看,在整套的美术教材中与水墨游戏、画家齐白石、学画荷花、青蛙、猫头鹰、大熊猫、蔬果白描、京剧人物画、水仙花画法、梅花画法、建筑画法、山水画法组成了中国画学习体系。 学情分析: 学生现有的认知基础及能力:本校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的中国画绘画技巧,可以使用中国画用具毛笔、墨、宣纸等工具,曾学习过表现荷花、青蛙、猫头鹰、等写意动物、植物。但是用中国画技法表现树还是第一次。 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对树型的把握、对树干出枝的合理性及树叶组合成的树冠的形态美。 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手段: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小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与接受学习相结合而进行艺术实践;学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创作,体会创作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与实际操作能力。 技术准备: 多媒体课件、不同种类树木图片、范画、国画工具及国画颜料。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家作品图片与教师范画的欣赏,使学生感受中国山水画的形式美感,了解中国画———树的基本表现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与分析树的外形特点,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引导学习尝试用“夹叶法”表现树。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用“夹叶法”表现树的过程,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树的外形特点,尝试用“夹叶法”表现一棵树。 (2)难点:树形的美感,树干出枝的合理性及树叶组成的树冠的形态美感。 四、教学流程图: 1、欣赏导入。 2、探究学习。 (1)小组分析画家是怎样表现树木的。 (2)小组观察分析树的外形特点。 3、讲解示范, 艺术实践。 (1)课件出示范画。 (2)示范树干与树枝画法并讲解。 (3)示范用“夹叶法”勾画树叶并讲解。 (4)示范上色、题字完成作品并讲解。 (5)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价, 借鉴提高。 5、课后延伸, 德育渗透。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欣赏导入。 课件出示《京江送别图》局部。欣赏、感受中国画中树的美感。小结:其实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树木,只不过经过了画家们的艺术加工才这样漂亮,你想不想也亲自画一棵漂亮的树?板书课题:《中国画———树的画法》。 学生交流,小组汇报。真好看,色彩清雅,树形优美。 想。 欣赏名家作品,感受中国山水画及山水画中树木的美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探究学习。 (1)、小组分析画家是怎样表现树木的。我们要画树首先了解一下画家是怎样的方法表现树的。教师大屏幕展示作品提出问题:画家是怎样表现树木的树干和树叶的?小组内交流一下,代表发言。小结:中国画中通常用色或墨直接点出树叶的形状这种方法称为“点叶法”;而先勾勒出树叶的形状再用色彩填充的方法称为“夹叶法”。这两种都是中国画中表现树木的基本技法没有好坏之分,只是特点不同,“夹叶法”装饰性较浓,“点叶法”写意性较强。今天我们重点来学习“夹叶法”。板书两种树的表现方法。 学生观察画家作品,小组研究、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有的树的树干画家是用墨直接画出,有的树干是用墨线勾勒而成。有的树叶画家用墨色直接点出;则有的树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