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53038

第9课 对外开放 教学课件+视频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43次 大小:1482642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9课,对外开放,教学课件,视频,素材
    (课件网) 历史 八年级/下 第9课 对外开放 春天的故事 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现在,我国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第三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目录: 一 经济特区的建立 二 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 三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教学目标: 1.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知道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 2.通过教材中地图,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 3.通过分析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邓小平说: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搞经济建设需要 资金、技术、经验等 视频:经济特区的建立 深圳 珠海 汕头 厦门 海南岛 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时间 1980年 首设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位于福建省的是: 位于广东省的是: 厦门 深圳 珠海 汕头 为什么率先在这两省设立经济特区 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时间 1980年 首设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广东)、厦门(福建) 背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时间 1980年 首设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夏门 内容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发展 1988年,增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特区”一词的由来 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提出要发挥广东的优势,在邻近香港、澳门的深圳、珠海以及汕头兴办出口加工区。邓小平明确指出,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 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此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给予广东、福建两省对外经济活动许多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并在1980年开始创办经济特区,也就是划出一定范围,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采取较国内其他地区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外部资金进行开发建设的特殊经济区域。 经济特区 在哪里? 特 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特区的代表 对外开放的窗口 ———深圳 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结果:这一崭新的试验很快取得了明显成就。(以深圳以例) 深圳本来只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深圳建立经济特区后,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精神和“三天一层楼”的建设速度,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欣然题词:“深圳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相关史事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国贸大厦 邓小平在视察深圳 开放前的深圳 开放后的深圳 观看视频:邓小平出国考察 1984年1月,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经济特区后,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意义: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