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59971

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 课件+素材

日期:2024-06-22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437840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15课,明朝,对外,关系,课件,素材
    (课件网) 新知导入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郑和七下西洋到达了哪些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泰国 三宝公寺 印尼 三宝庙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到达地区及意义等相关史实,认识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知道戚继光抗倭(wō)的基本史实,正确评价戚继光,学习戚继光的爱国主义精神。 3.知道葡萄牙攫(jué)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学习目标 新知讲解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1371-1433) ●航海家(世界上第一个洲际航海家;人类征服海洋的先驱)、外交家。 ●明朝宦官 ,原姓马,名和,小名三宝,因立下战功,明成祖朱棣赐郑姓,史称“郑和”。 ●出生在一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回族家庭,熟悉伊斯兰教教义、教规和宗教习俗。 ●身材魁梧,知识丰富,思维敏捷 ,具有一定的航海、造船知识,知兵习战,深得明成祖朱棣的器重 。 地理概念,明初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海域及沿岸地区。 西洋的范围 一、郑和下西洋 材料1: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明史.郑和传》 材料2: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牙、奇珍异兽等等。 ———苏明阳《郑和下西洋漫谈》 1.目的 (1)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国家富强”。 (3)为了寻找下落不明的建文帝。 (2)换取海外的奇珍。 明成祖 郑和 郑和下西洋具备哪些条件? 材料一:史书记载明太祖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当时明朝经济世界 第一,白银占有量世界第一。 材料二:明初造船技术和船只生产量,都居于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 材料三:明人《顺风相送》中已有“定三针方法”、“定四针方法”。 几个指南针一起运用于确定航向。 材料四:郑和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 明朝国力强盛 先进造船技术 指南针广泛使用 郑和杰出的领导 郑和下西洋概况 时间 次数 在位皇帝 装载物品 物品用途 到达地区 最远到达 1405年-1433年 七次 明成祖 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货币 慷慨送礼、贸易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文莱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图: (印度洋) 西洋: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 一、郑和下西洋 151.8米 24.5米 郑和宝船 哥伦布旗舰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与欧洲航海家航海之比较表 时间最早 次数最多 人数最多 船数最多 船只最大 设备最先进 范围最大 从比较结果看,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郑和下西洋时间早、次数多、 规模大、范围广,是世界航海史 上的壮举,郑和是伟大的航海家 一、郑和下西洋 优质丝绸、精美瓷器、茶叶、印花布、铁器等 3.意义 西洋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 中国 (2)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做出伟大贡献。 (1)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 再结合课文,思考郑和下西洋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二、戚继光抗倭 名词解释 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被时人称为“倭寇”。 倭患 明朝中期,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加上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等勾结,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沿海各地遭到重大破坏。 抗倭英雄戚继光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民族英雄,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后考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