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亚洲弦歌———实践与创造》教学设计 课 题:《亚洲弦歌———实践与创造》 课 型: 以实践与创造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 《亚洲弦歌》这单元编排了亚洲具有代表性的国家民族民间音乐,对了解东亚、南亚、东南亚、西亚及北非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体现共享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和开拓视野,加深对音乐文化多样的理解有更大帮助。本节课针对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初二学生爱张扬个性的特征,对课本的实践与创造的练习题作一定的调整,在题量与难度方面都有所增加,希望可以拓展学生的创造视野与空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与创造活动中,感受亚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喜爱亚洲民族民间音乐,并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让学生在聆听、律动、演唱、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学而致用,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及空间。 教学重点: 1.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的实践与创造活动中去。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学而致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学理念: 本节教学的内容和跨越的国家较多。所以教学手法采用情景教学法“音乐之旅”,巧妙地把几个国家的内容贯穿起来;在教学内容上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让学生参与实践与创造的方式进行互学互助,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的想法,过程以启发和引导为主,对学生的展示不用明确的对错判断,注重学生的创作过程,不过分追求创作结果。对学生的创造表达一定的赞赏态度,使学生对创新作品产生优越感,并激发学生对下次创新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让学生识别亚洲地图,明确“音乐之旅”的国家及位置。 (设计意图:“音乐之旅”的情景导入,主要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新课讲授 1. “音乐之旅”第一站→菲律宾 (1).听音乐找创编灵感。 (2).用肢体动作表达“人和鹦鹉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的创编活动,并展示出来。 .学生分组创编动作。 .老师到每组去引导学生创编。 .每组派代表展示动作。 .老师根据音乐重新组合动作并进行全班学习。 .最后带领学生跟随印度尼西亚民歌《鹦鹉》作为伴奏舞动,深刻体会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设计意图:一,《鹦鹉》原为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歌曲轻快活泼,学生歌唱起来比安格隆演奏的《鹦鹉》器乐曲更朗朗上口,有助于全班的律动。二,启发和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敢于想象与尝试,最后运用学生创编的动作结合音乐体验,主要为增加学生的创编成功感,并对下次的创编更具期待。) 2. “音乐之旅”第二站→印度 (1)视听老师拍鼓,判断有几拍及说出出自哪个国家? (2)学生体验印度传统音乐中常用的十六拍节奏圈———塔拉击拍示意图。 .教师分析十六拍节奏圈。 .师生体验十六拍节奏圈。 .引用本单元日本歌曲《樱花》结合十六拍节奏圈完整体验。 (设计意图:一,逐渐深入让学生体验十六节奏圈律动。二,把十六拍节奏圈运用到歌曲《樱花》里全班体验。引导让学生学学而致用,运用知识去创新,把知识流动起来,教育学生认识知识没国界,主要相互适当引用加以创新也会创造出美妙的音乐。) 3. “音乐之旅”第三站→日本 (1).学生有感情地复习歌唱《樱花》,为下面的创造作准备。 (2).引导学生调动所学的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进行敲击节奏填充。 最后为歌曲《樱花》配上敲击节奏并全班体验。 (3).运用都节调式为歌曲前四小节创编第二声部。 .按都节调的音阶(3 4 6 7ⅰ)分成五个小组, .进行单音、音程视唱。 .学生进行创作。 .学生分享作品,教师进行评讲及修改,合唱学生的作品。 (以上设计意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