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586220

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日期:2024-06-2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143689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16课,明朝,科技,建筑,文学,同步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让学习变得更容易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练习题 选择题 1.“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杏林文化体现了包含着“亲、善、诚、信、中、和”等丰富内涵的价值标准,这正是其延续至今的生命力所在。现在中医已经迈出国门,走向世界,要了解中医,可以阅读以下哪部书籍(  ) A.《资治通鉴》 B.《天工开物》 C.《齐民要术》 D.《本草纲目》 2.一位同学要按照北京城的历史沿革参观以下地点,顺序应为( ) ①元大都城墙遗址 ②明城墙遗址 ③金中都水关遗址 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3.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 ) A.介绍并传播西方水利方法 B.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 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 4.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医学成就表述正确的是( ) A.春秋之际名医扁鹊著有《伤寒杂病论》 B. 张忡景发明“麻沸散”、 创编“五禽戏" C.名医华佗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 5.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 长城 大运河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袭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 6. 明代的一部农业科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这部巨著是( ) A.《农政全书》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四库全书》 7.下图所反映的这部书是中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科学技术著作,其特点是图文并茂、注重实际、重视实践。这部书是 (  ) A.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B.明朝一部手工业生产技术专著 C.明代中后期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D.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科技巨著 8.某-出卷网-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列为同类古籍出版发行,这类古籍是(  ) A.医学著作 B.史学著作 C.书画作品 D.科技著作 9.今人何满子在参观某一历史人物的陵墓后赋诗一首:“身具澹台志,文存史记魂。于今水浒传,流荡饰乾坤。”他参观的是哪一历史人物的陵墓(  ) A.施耐庵 B.吴承恩 C.徐光启 D.罗贯中 10.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十三陵 C.长城 D.颐和园 11、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发挥了巨大作用。中医药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李时珍对中医药学发展的贡献是(  ) A. 创作“五禽戏” B. 撰写《伤寒杂病论》 C. 编写《千金方》 D. 编写《本草纲目》 12. 下列关于四大名著的形容对应不准确的是(   ) A.《三国演义》--斗智斗勇,战争风云 B.《水浒传》--英雄好汉,逼上梁山 C.《西游记》--真实再现,社会生活 D.《红楼梦》--爱情悲剧,鞭挞礼教 能力素养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袭扰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全长万余里,以城墙为主体,平均高7~8米、城基宽6~7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材料二 长城作为中国北方的防线,从秦至明的历代帝王无不切切关心之。可是到了清朝,因为其祖辈就是经长城进来的,所以对长城的作用也就产生了怀疑。康熙皇帝在1691年的一份上谕中这样说道:“秦筑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