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32763

人教版七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一单元《春之声》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3072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教,七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第一
  • cover
《春之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春游》,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旋律与诗情画意的意境。 2、感受艺术大师李叔同多才多艺的风范。 3、听赏《春之声》,感受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大自然的春色。 4、了解相关的知识和文化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产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5、听赏《春天来了》感受音乐情绪与《春之声》的音乐情绪有什么不同。 教学重点: 1、用优美流畅的歌声学唱歌曲,初步表达诗情画意的歌曲意境。 2、通过音乐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春天,使他们能运用各种表演形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教学难点: 1、感受6/8拍旋律带来的流畅、起伏感。 2、歌曲第三乐句中三个re的音高5 #4 5的音准。 教学方法: 聆听法、讨论法、启发法、评价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春游》 (一)、营造氛围,了解作者。 1、播放歌曲《送别》,学生欣赏跟唱,说出歌曲的词作者———李叔同。 2、教师引出另外一首由李叔同作词作曲的歌曲:《春游》。 (二)、真情演唱、感受音乐。 1、播放歌曲春游后,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说说歌曲情绪。 2、再次播放歌曲,学生感受歌曲节拍及旋律。 3、歌曲演唱。 通过朗读我们感到歌曲春游结构工整,请学生给歌曲分乐句: A、熟悉歌曲的旋律,用“噜”模唱。 B、歌曲不但结构工整,乐句间还有什么特点?请学生边听边找。学习完全重复的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歌词。引导学生发现第一句和二、四两句一音之差。填歌词唱一唱。学生完整把第一句、第二句、第四句唱一唱,第三句听一听。 C、第三句前半句,学生用“噜” 模唱,提醒学生2 2 2 5三个2的音高保持一致。把后半句填词唱一唱,再请个别学生唱一唱;小组起来唱一唱,有问题再纠正。全班完整演唱第三乐句。 D、集体跟琴完整演唱歌曲。 E、歌曲处理:歌曲的意境很美,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歌声来唱好春游这首歌呢?(老师哼唱)学生交流。 师生总结出:用轻柔、强弱中带有起伏的声音演唱,更能体现歌曲的意境美,请学生来试试,跟录音唱一唱。 F、在学生完全唱会歌曲后,全班跟琴轻声唱一遍歌谱。 (三)、走进作者,拓展感受。 李叔同是近现代艺术大师,他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音乐、戏剧、诗词等方面都有巨大贡献,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39岁出家,法号弘一大师。他有敏感的心灵和丰富的情感,使得他的作品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二、欣赏《春之声》 1、播放音乐《春之声》片段A 师:听的过程中,可以随音乐轻轻东移动,用身体表示出你的感受。(随音乐做简单律动)听完后告诉老师:在这段音乐中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想做什么?有没有想跳舞的冲动?情绪怎样?能不能听出是几拍子的?(活泼、欢快、节奏感强,是三拍子的) 一般舞曲都是三拍子的。(三拍子引出圆舞曲。) 2、介绍约翰 施特劳斯被称为“圆舞曲之王”,他一生做了五百多首乐曲。 (讲解一下为什么是小约翰 施特劳斯,因为小约翰 施特劳斯的父亲是叫约翰 施特劳斯,为了加以区别所以加个小。他父亲也是个音乐家,著名的《拉德斯基进行曲》就是他父亲创作的。而小约翰 施特劳斯主要创作的是圆舞曲。下面就带大家来欣赏一下由奥地利音乐家小约翰 施特劳斯创作的《春之声》。) 师:咱们都知道音乐根据速度、力度、情绪、旋律等音乐元素的变化,可以分成不同的乐段。今天咱们要欣赏的《春之声》就是一首比较长,音乐元素变化比较多的乐曲。下面我们就分段来欣赏一下,请同学们仔细听,感受各乐段速度、力度及情绪的变化。想想如果你是指挥家,每个乐段你会怎么指挥。 1)聆听第一段主旋律: 师:这段音乐就是我们刚才听过的,也是《春之声》主旋律。(本曲没有序奏,而是在四小节充沛的引子之后,贯穿全曲的第一主题(降B大调)随之出现,复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