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6330

《雨霖铃》教案

日期:2025-05-2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882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雨霖铃,教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8.词七首 从容说课 本课所选七首词均是词园地中的精品。《虞美人》是李煜的绝笔词,通过对故国往事的追忆,表达故国之恋、亡国之痛,愁情形象可感,笔法起伏跌宕。《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全词虚实相济,融情人景,集中反映了词人的复杂内心。《念奴娇 赤壁怀古》历来被视为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作,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鹊桥仙》的内容源于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原是个老题材,所谓“咏七夕”是也。但秦观不落前人窠臼,一洗嗟叹悲泣之态,而着力歌颂这对情侣之间纯洁而高贵的爱情。词的上片写这对情侣奔赴鹊桥相会时急迫而欣慰的心情,下片写他们将别时以长久相爱的誓言互勉。词风淡雅而富情韵,语虽平易却耐咀嚼。《声声慢》通过残秋景色的描写,表现词人李清照晚年国破家亡、丈夫病逝、饱经忧患离乱的愁苦生活和凄惨心情。《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多处用典、借古讽今,表现词人辛弃疾对英雄业绩的向往和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忧国忧民,忠义可鉴。姜夔的《扬州慢》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感慨昔盛今衰,痛惜祖国山河破碎,人民苦难深重。 教读本课,应重点把握如下几点:1.帮助学生了解与课文有关的词牌、句法等词的体裁常识。2.初步了解两种风格的宋词,认识豪放、婉约的不同特点,感知作者的创作倾向。3.解读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鉴赏词的能力。本课所选词作较多,具体操作中可进行归类教学。可根据风格分类,逐类学习其作品,也可将不同类风格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阅读,以辨明其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词的发展过程及其在章法和句法上的特点。 2.认识两大流派,即婉约和豪放词风的不同特点。 3.了解不同时期代表词作者的主要作品及其风格。 能力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通过解决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的基本特点。 2.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每位作者在词作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和词的不同风格。 3.熟练背诵七首词。 ●教学方法 1.诵读法。最好让学生在教师讲析前能熟读成诵,对词作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个总体的印象。 2.问答法。在疏理词作时,教师相机提出问题让学生解答,在问答中品析诗作内容和风格。 3.讨论法。对词作中的疑难点,让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4.点拨法。对自读的词教师只作点拨,如对思路、名句品析等的点拨。 ●教具准备 录音机及课文朗诵带、多媒体投影、设计CAI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精读《雨霖铃》,了解柳永及其婉约词的特点;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写作特点。 2.引导学生自学《鹊桥仙》,感受词中的情致理趣;自学《声声慢》,了解李清照清新的笔调,细腻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李商隐说“相见时难别亦难”,是的,在现实生活中,别离是一种常事。在诗词中更是一种历写不衰的主题。大家想一想,以前学过哪些描写别情的诗?(学生回忆,教师提示)如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孟郊的《游子吟》等等。透过诗行,我们可以想见朋友“禾黍听马嘶”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