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3404

第1课 五角星

日期:2024-06-26 科目:美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1385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1课,五角星
  • cover
第1课 五角星 一、教材分析 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竟会被一块几乎没有具象造型变化的树皮肌理打动;有时特别钟情于旧街上那些特别富于色彩与肌理变化的破旧墙壁;突然发现一个锯掉的大树桩切面原来也很美丽———我们还经常会出现一些“熟视无睹”的视觉现象,我们或许并不知道对象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组织变化的,只有一个关于对象初步感知的整体印象——— 美术可以改变人感受世界的角度与方式,我们可以在似乎已经极其熟悉的器物上,重新以一种绘画研究的眼光来尝试深入分析对象,发现物体产生某种视觉感受的原因,找出体现特定器物质感的表现方法与技法要点。这是通过美术的学习锐化学生观察力、艺术表现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是学生深入观察、综合分析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本课主要尝试从“肌理与质感的表现”这个角度来帮助学生了解绘画艺术表现的又一种视觉语言体系。尝试运用明暗、笔触、线条、色彩等手段描绘物体的质感,学习肌理与质感的制作方法与表现技巧,可以使学生获得新颖、有趣的艺术体验,并能初步理解美术作品中质感表现与表达情感主题的关系。艺术家们充分表现质感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往往可以更好地为表达情感主题服务。 教材从认识质感的表现与主题表达的关系入手,展示了两幅作品:《五角星》和《钢水·汗水》。《五角星》中碎铁皮拼接的逼真描绘,火迹斑斑、弹痕累累的细腻刻画,不仅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更使人联想到中国人民军队艰苦卓绝的斗争岁月。《钢水·汗水》中对于汗珠的细喊表现突出了工人劳动的辛苦.突出了“民族脊梁”的主题。 作品赏析主要试图体现两个作用:一是帮助学生理解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中物体质感的表现越逼真,其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就越强;二是学生材质的意识,激发学生研究肌理与材质表现的学习欲望。教材着重围绕不同材质的表现与同一材质的不同表现展开,通过讨论与交流,开展描绘材质的肌理效果和针对实物质感进行写生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艺术表现技巧,培养细致观察和耐心描绘的良好习惯,提高其感受与表现质感美的。 课文以欣赏感受导入,逐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材质在轻重、刚柔、明暗以及光滑与粗糙等方面存在的差异,通过讨论交流,引入制作不同的肌理效果及表现质感的方法。 “活动一”主要是针对研究不同肌理的制作方法而设置的。为了强化学生对肌理的感知与运用的,在活动中加入了分小组将各自表现的材质效果拼接成画的内容。 “活动二”的指向是将绘画技法的学习落实到对某一物体质感的表现上。对于工具材料的选择,虽以铅笔为主,但不应加以严格限制。教材中的学生作业和欣赏示范作品可作为学生的作业参考,呈现的步骤图可帮助学生把握绘制各个阶段的要求及效果。 “评价建议”一栏中,从笔触、轻重、刚柔、长短、疏密、明暗等方面着重提出了绩效测评的评价建议,同时也给学生获取知识、技能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性参考。 “资料库”中介绍有关笔触与质地,高光、反光与质地的关系及其表现,供学生作业日寸、借鉴使用。“学习大空间”主要介绍了获取特殊质感效果的特殊技巧,作为课内外参考运用。 二、教学目标 ◆能够运用压印或拓印等方法制作肌理效果,并运用制作的不同肌理效果组拼成画。 ◆能够运用一些表现物体质感的造型技巧,选择表现出器物某一局部质感的基本特点。 ◆能够初步体验绘画作品中肌理、质感表现与情感主题表达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教学思路 首先,设置欣赏活动导入。以多媒体手段展示《钢水·汗水》和《五角星》两幅画。也可用其他质感强烈的优秀作品如《父亲》等,gl导学生欣赏讨论。欣赏所选图片应清晰,特别要有精彩的质感描绘的局部重点展示,考虑学生的充分参与交流,着重观察画面中质感是如何表现的。这一环节主要是了解质感表现的重要性.激起学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