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16390

17 《六国论》教案

日期:2025-10-23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27次 大小:17724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国论,教案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比较阅读 [教学过程] 一、检查上节作业 参考答案: 1.兵:A.用兵器杀人 B.兵器 C.军事、战斗 D.军队、战士 盖:A.大概 B.胜过,超过 C.器物的盖子 D.表原因 二、比较阅读 (一)和高中第一册贾谊的《过秦论》比较,看两篇文章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1.学生自由讨论,发表自由的看法,教师适时点评。 2.明确:同:两文均属借古讽今之作,且都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做论据,观点鲜明,论证严密,笔锋犀利。 异:《过秦论》为卒章显志,以事实论证为主;《六国论》则为开门见山,突出地运用了对比论证。 (二)和苏辙的《六国论》和李桢的《六国论》比较。 1.分发阅读资料,请两位同学分别诵读苏辙的《六国论》和李桢的《六国论》。 六国论 苏 辙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 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强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 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 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yì)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六国论 李 桢 宋二苏氏论六国徒事割地赂秦,自弱、取夷灭,不知坚守纵约;齐、楚、燕、赵不知佐韩、魏以摈秦:以为必如是,而后秦患可纾。 夫后世之所以恶秦者,岂非以其暴邪 以余观之,彼六国者皆欲为秦所为,未可专以罪秦也。当是时,东诸侯之六国也,未有能愈于秦者也;其溺于攻伐,习于虞作,强食而弱肉者,视秦无异也。兵连祸结,曾无虚岁。向使有擅形便之利如秦者,而又得天助焉。未必不复增一秦也。惟其终不克为秦之所为,是以卒自弱,而取夷灭。当苏秦之始出也,固尝欲用秦,而教之吞天下矣。诚知其易也。使秦过用之。彼其所以为秦谋者,一忧夫张仪也。惟其不用,而转而说六国以纵亲,彼岂不逆知天纵约之不可保哉 其心特苟以弋一时之富贵,幸终吾身而约不败。其激怒张仪而入之于秦,意可见也,洹水之盟,曾未逾年,而齐、魏之师已为秦出矣。夫张仪之辩说,虽欲以散纵而就衡,顾其言曰,亲昆弟同父母,尚有争钱财,而欲恃诈伪反覆,所以状衰世人之情,非甚谬也。彼六国相图以攻取。相尚以诈力,非有昆弟骨肉之亲,其事又非特财用之细也。而衡人方日挟强秦之威柄,张喙而恐喝之,即贤智如燕昭者,犹且倪首听命,谢过不遑,乃欲责以长保纵亲,以相佐助,岂可得哉! 所以然者,何也 则以误于欲为秦之所为也。六国皆欲为秦之所为,而秦独为之,而遂焉者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