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63871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60820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2课,民族,大团结,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教学设计 【单元介绍】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夙愿。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在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新课导入】 列举我国古代汉、唐、清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典型事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自秦汉以来,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上长期相互依存,不可分离,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 【目录 教学目标 重难点】 目录: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共同繁荣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大团结的概念;掌握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概况和意义;了解国家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措施,西部大开发。 2.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培养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通过分组讨论,加强团结协作的能力和正确评价历史的能力。 3.认识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同国家的民族政策,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理解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增强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 模块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视频:刘三姐 56个民族 阅读课本第一板块内容,在课本中找出以下问题答案: 1.我国对少数民族实行什么政策?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设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法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 前提:国家统一领导 核心:行使自治权 2.认真阅读教材,说出这一制度的实施原因是什么? 原 因 1.现实情况: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有其特殊的风俗习惯和民族文化。 2.历史特点: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上长期以来相互依赖,不可分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依据 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实 施 三级机构: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1947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推行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看图说出是哪个地方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意义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 2.对维护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3.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堂小练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D ) A. 政治协商制度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一国两制”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56个民族”; 2、由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我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D 3、题干选择注意干扰项和问题的关键词。 模块二、共同繁荣发展 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数民族的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多个民族,当时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