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670986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件(23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56次 大小:9462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2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背景 1917年,在耶路撒冷作战的印度炮兵。 1914年,在西线作战的 英国军队印度骑兵。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印度士兵 材料: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印度人还向英国政府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连总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认,整个印度都被英国作战部“搜罗一空”。 ———林承节《印度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 1918—1919年,印度农业歉收、疾病流行,1000多万印度人丧生。印度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1918年6月,印度的孟买市出现了第一个流感患者,当然,这仅仅是一个开头,因为没过多久,印度的西部、北部和中部就相继爆发,据记载,在大流感爆发的2年多时间,印度共失去了1700万人,这个数字相当于全国总人口的5%。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的民族主义者支持英国,同英国合作,幻想以此换取战后印度自治。但战后的1919年3月,英印政府颁布了法令。法令规定:印度总督可以随时宣布戒严;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监视任何一个印度人;可以不加审讯就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等。法令使印度民族主义者大失所望。 相关史事: 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则市二万多群众举行抗议集会,遭到英国驻军血腥屠杀,据英国官方公布的数字,当场死379人,伤1200人。这一惨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争迅速高涨。 阿姆利泽惨案 1919年4月13日,英国殖民者向集会抗议的印度人民开枪射击 圣雄甘地 (1869—1948) 1869年出生于一个印度教家庭。 1887年,进入伦敦大学攻读法律。 1904年创办凤凰村,践行没有压迫、种族歧视,人人自食其力的“乌托邦”理想。 1911年领导南非印侨反对南非政府新移民法的斗争,使得南非政府不再通过歧视性移民立法,印侨停止非暴力抵抗运动。 1914年回国,后成为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人们称他为“Mahatma”("马哈特马",即圣雄),意思是"伟大的灵魂"。他三次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争取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身亡,时年79岁。 (1)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时间 内容 结果 1920-1922 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 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 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 拒绝纳税 1922年发生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决定停止运动。 甘地倡导“回到纺车去”以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维护民族经济。但是它排斥西方物质文明的做法客观上不利于印度社会的发展进步。 1922年2月5日,乔里乔拉村村民响应甘地进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号召,当天举行示威游行,警察开枪射击,直至子弹射完才撤回警察局,愤怒的农民纵火焚烧警察局,使22名警察丧命。殖民政府进行镇压,杀死44人,数百人被流放服苦役。此事件后甘地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即采取和平与合法的方式不与英国人合作取得印度的自治独立。 特点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加盲目…报复的本质只是增加了邪恶,因剑得到的亦将因剑失去。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 非暴力、和平合法 方式 即使最不义的统治,也必须依赖被统治者的合作而继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