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40348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3次 大小:46559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2课,抗日战争,胜利,教案
  • cover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1945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教学目标 1.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这幅漫画中描绘了全民族抗战的情形。那么,面对日军的不断侵略,各界人士做了哪些努力?抗日战争为何会取得如此大的胜利?接下来我们学习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设计意图)通过漫画展示全民族抗战,形象地揭示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通过问题,让学生思考全民族抗战采取的努力,从而顺利进入本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全民族坚持抗战 1.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 教师:广州、武汉沦陷,日军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 展示图片: 教师:请同学阅读教材,说一说日军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作战策略。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2)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3)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国共两党对日变化 教师: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展示图片: 教师: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摩擦,与1941年1月制造了“皖南事变”。 展示图片和材料: 蒋介石限令黄河以南新四军一个月内撤到黄河以北。中共中央顾全大局,决定将皖南的新四军北移。1941年,项英率新四军9000余人北移,进入安徽泾县茂林地区时,突遭事先埋伏的国民党军队8万余人的突袭。广大指战员浴血奋战7昼夜,除2000余人突出重围外,大部壮烈牺牲。军长叶挺被扣,副军长项英等突围中被叛徒杀害。蒋介石反诬新四军“叛变”。这就是皖南事变。 教师: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大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展示图片: 3.全民族抗抗战 教师: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战。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殉国;在反“扫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参谋长左权殉国。 展示图片: 教师:除此之外,社会各界还做了哪些努力?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展示图片: 教师: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设计意图)本目主要阐述了日军侵华策略的转变以及全民族抗战的基本史实。通过教师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后,全民族坚持抗战的一系列史实。 过渡:随着全民族抗战的努力,在中国历史上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那么,这次会议是哪一次会议?主要内容是什么?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