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497

人教版必修4《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849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人教,必修,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 cover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杂文相关知识,理清文章思路,培养语文能力。 2.学习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培养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目标一、二。 教学时数与设想:根据由整体到局部、由略读到精读的普遍认识规律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把握文章整体,粗略了解作者观点、思路和文体知识;第二课时细致品味文章的段、句、词及修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现在是五月了,假想我们到山上看到一棵野生的杨梅树,满树结满了诱人的果实。这时我们就会本能地占有它,然后摘下鲜红肥润的杨梅,美美地吃起来。如果不慎摘到烂果子,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扔掉;如果看到青果,我们会把它留在树上。 这就是鲁迅说的拿来主义。在对待简单的生活问题时,我们都能本能正确地运用拿来主义。但如果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时,许多人就困惑、迷惘了。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就有许多知识青年乃至大学者都困惑、迷惘过。 二、启发思考 1.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说说看鲁迅的拿来主义是针对什么社会问题而提出的。 明确: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 提示:别的且不说,单是学艺上的东西,送古董,捧几张古画和新画,送梅兰芳。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2.现在我们撇开课文,就说在对待“继承文化遗产,接受外来文化”上,可能会产生哪几种态度? 明确:全盘否定、全盘接受、消极逃避、辨正吸收。 3.我们现在来看看历史上,都有哪些态度?(见练习册,简介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 1919年五四前后,是中国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最集中、最剧烈的时期,与以往历次的文化革新不同,这次新文化的倡导者对旧文化几乎彻底发生了怀疑,传统中国似乎“老旧”得只剩下了小脚、八股文和染缸似的大家庭,“全盘西化”一呼百应。可是没过多久,新文学的过分年轻、稚拙就让不少人大失所望,胡适的两个蝴蝶儿(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几乎成了笑谈。人们发现,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于是,三十年代“发扬国光”的复古潮流一度抬头。这时,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1934年6月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不过鲁迅的拿来主义与五四运动时期的一味模仿不同,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三、感悟作者思路 1.同学们还记得议论文思路吗? 明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2.何谓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3.作者是不是按我们的思路来写?那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将分析问题部分调整到前面去? 明确:符合先破后立的驳论文写法;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代感。具有政论性。 4.本文在论证方法上有什么特别? 明确:运用比喻论证。议论说理形象化。文艺性。 大宅子———文化遗产 孱头———愚弱无能、害怕继承、拒绝鉴赏的逃避主义者 昏蛋———头脑发热,不分好坏、盲目排斥、全盘否定的虚无主义者 废物———失去自立能力,崇洋媚外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 鱼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并存的东西 烟具———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 姨太太———纯粹的糟粕 4.完成课后联系三。说说本文语言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幽默犀利 四、文体知识 1.同学们看注释1,本文出自哪部集子? 明确:《且介亭杂文》 2.本文属什么文体? 明确:本文的文体是杂文。 3.何谓杂文?有何特点? 杂文是文艺性的社会论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