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52447

2022年百所名校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题汇编(一百零一)语文(PDF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1次 大小:10706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一百,版含,PDF,语文,2022年,百所
  • cover
2022年百所名校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题汇编(一百零一)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要超出答题框。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共 7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性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 印章艺术是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它的起源和社会结构的复杂化分不开。据传, 在四千多年前的华夏族已经用玺印了。汉代的《春秋远计枢》中说:“黄帝时,黄龙负图, 中者,文日天王符玺。”这里说的玺,便是我们后来所说的印章。印玺开始是作为一种契约 和凭证来使用的。《左传·裹公二十九年》中记载:“季武子取卞,使公冶问,玺书追而与 之。”《周礼·地官·掌节》也记载:“货贿用玺节。”可见玺印在封建文书和贸易往来中 的作用。秦始皇一统六国,规定了皇帝的印称“玺”,官吏和民间只能叫“印”。于是,印 便有了证明社会身份的作用了。古玺印采用的文字是不规范的,秦始皇将小篆定为通用字体 后,篆书便成了印章文字的主流。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从考古所得的遗存看,可上溯到 3000 多年前的商代,河南安阳商 代墓葬遗址中曾出土过印章,印面是四角内收的方形,称为亚字形,印文是小鸟的图像。同 时出土的还有铸造青铜器的范模,可知这方印章是制作青铜纹饰的印模。在使用功能上,它 与后世的印章不同,但透露出印章的出现,深受契刻的影响。远在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的 陶器上就发现了契刻符号;殷商时代在甲骨上记载占卜事件也契刻卜文;在铸造青铜器时, 人们更把契刻技艺与金属铸造结合,创造出具有史书价值的青铜器铭文。这说明印章的产生 同契刻传统是相承的。印章的使用方式也保留着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的特点,新石器时代陶 器上的纹饰,如几何纹,就是用雕刻花纹的模印印在陶器表面上的。北京刘家河商代遗址中, 曾出土了一件陶制的模印,其形制与印章极为相似,长方形的模面,模背上粘接着兽形把手, 形制很像印章。所不同的是模印较印章薄,把手较印纽大,为雕刻镂空花纹的薄片。 1992 年,著名考古学家李学勤著文《中国玺印的起源》,论述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三 件铜印为商代玺印,从而为中国印章的起源提供了时代最早的实物例证。这三件铜印系本世 纪 30 年代后期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三印形制相似,都是扁平板状印体,正方形印面,铸阳 文、鼻纽。因出土时未经科学发掘,辗转流传,对其时代及真伪曾有不少学者质疑。李文从 解读印文入手,对照有关青铜器铭文,考订其中两件铜印印文为商代末期的族氏之名,最终 确认它们是商代后期的古玺,并提出这三件玺印的制作已较成熟,其渊源仍可上溯。 具有符刻铭记功能的印章约形成于西周春秋时期。西周实行宗法封建制,中央王室与诸 侯国颁布政令、分封委任、处理军国政务都需要有表明权力的凭证。民间的经济、民事活动 也需要契约性的证明。印章作为政权机构或个人权力的信誉信物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了作用。 上述文献记载反映出西周春秋时,使用玺印的情况与战国秦汉时代极相似。不过,这一时期 的玺印实物尚未发现。 大量的战国时代的印章遗存,表明印章在战国时已非常盛行,使用印章成为普遍流行的 风尚,形成中国印章的第一个发展高潮。 (摘编自王志敏《中国的印章与篆刻》) 第 1 页 共 8 页 1.下列对文章第一、二段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随着社会结构的复杂化的进程,印章便应运而生,从有关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来看, 中国使用印章的历史至少有三千多年。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