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58902

第15课 西汉的科技和文化 示范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47025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5课,西汉,科技,文化,示范,教案
  • cover
第15课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教材分析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对传播文化的作用;知道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知道司马迁和《史记》;讲述张仲景和华佗的故事。 本课是部编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主要介绍两汉的科技和文化,包括的内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两汉的科技成就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同时这些科技成就运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又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因此,学习本课有助于理解我国统一国家政权建立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1.知道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通过比较“蔡侯纸”和以前的书写材料,了解造纸术对文化传播的作用。 2.知道张仲景和华佗的主要成就。 3.知道道教的兴起和佛教的传入。 4.知道司马迁和《史记》。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以《史记》为代表的史学成就。 【教学难点】 科技与文化的兴盛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上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教师:随着文化的发展,读书写字对纸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今天看来大量生产纸张不是什么难事,但是在造纸术发明之前,人们用什么写字呢?埃及用纸草的内皮压成“纸草纸”写字,欧洲用羊皮来写字。据说当时欧洲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那么,中国以纸作为新的书写材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它又是如何发明的呢?让我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来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通过对世界上其他文明中早期纸的发明,进行对比,进而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纸的出现,以问题的形式引发学生思考,从而顺利进入本课。 【讲授新课】 一、造纸术的发明 1.纸发明前的书写材料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造纸术发明以前的书写材料是什么吗? 展示图片: 教师:早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先民就在陶器上刻画符号。殷商时期,我国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就是龟甲和兽骨,甲骨文由此形成。西周时期,文字主要是铸刻在铜器上。到了春秋时期,竹简木牍盛行,并开始使用丝帛书写,直到东汉,竹简木牍和丝帛仍然是重要的书写材料。那么这些书写材料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呢? 学生回答略。 教师:纸普遍使用前,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就把竹木简当作书写材料。现在我们还把书按照“册”计算,这个“册”字就是个象形字,很多竹木简用绳子串在一起,就成“册”了。但竹木简太重了,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一天要看120斤重的文书。而帛又很贵,不能大量使用。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了人们对造纸术的研究。 2.纸的发明与改进 展示图片: 教师:这是甘肃天水出土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已经可以用于书写文字和绘图,但是麻纸比较粗糙,不便书写。直到东汉时,宦官蔡伦研究了前人造纸的经验,于105年改进了造纸术。 教师:那么,造纸术是如何改进的呢? 展示图片: 教师:东汉的蔡伦改进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旧鱼网制成了纸,这些原料容易找到,便宜,质量高。 展示图片: 教师:造纸术的发明既扩大了原料来源,又降低了制造成本。还提高了纸的质量和产量,纸的使用也逐渐普遍起来了。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3.造纸术的传播 展示图片: 教师:纸最初传入朝鲜、日本,后来又向西传入阿拉伯,并通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和非洲。与竹木简和帛相比,纸不仅携带方便,而且造价低廉。纸的发明,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书写和人类文化的传播。所以造纸术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设计意图)通过造纸术发明以前,中国古代的书写材料的不便,引出造纸术的有点及其工艺历程,使学生对本目的知识点有个基本的掌握。其次通过造纸术的传播使学生明晰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