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62647

2022年百所名校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题汇编(二十六)语文(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2次 大小:1998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年,百所,名校,高考,冲刺,优秀
  • cover
机密★启用前 2022年百所名校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题汇编(二十六) 语文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 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直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答题时使用0.5臺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逑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題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壷,不破损。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网读(35分) (一)论述文文本网读(9分,每小題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3题。 “中和之美”是中华美学精神的组成部分,其强调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 处,艺术表达与审美诉求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格局和状态中。“中和之美"与当下中国文化 境遇及大众心灵感受的脉息相通,对当下文学创作某些消极惰性倾向有平衡抑制功能。 “中和之美"切近当下日常生活经验的主体部分。文学的审美取向始终髄社会主流现实的变化 而变化。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震荡与观念不适后进入了平稳有序的发展期,改革温和 渐进,早有社会结构的大幅调整与价值观念的剧烈变辻。尽管任何一个时代都不乏悲欢离合,但在 平衡和平稳的社会大格局下,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和虎狼扑而,经历的大多也不是惊心动魄和生死 抉择。“和风细雨”和“微风小雨”成了生活的主旅律。固然,人生难免有波折,情感也必会有波澜 起伏,人格也要顶天立地,批判的锋芒也自不可缺,但就中国社会生活的主流气质而言,横眉冷对、 歇斯底里、咬牙切齿明显是不自然和非常态的。重提“中和美学",是因为它本身就切近生活的已然 状态。以“中和美学"直面人生,钩沉世态,能较为准确地融构当下的存在经验。 “中和之美"符合当下大众的审美习惯。“中和美学”是中国传统中腐文化心理与审美意识的有 机组成,它已沉淀到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最深处。因此,文艺创作不仅要贴近社会,而且要切近 心灵;不仅要有思想的张力,而且还要有精神的深度。一些文艺创作固然可以通过欲望煽情与极致 人格书写产生的强烈风格而获得某种吸引力,但其影响只能是暂时性和有限性的,因为它的本质是刺 激性的和消费性的。真正不沉于时间漏薮的富于成就的文学都是关注人的生存,歌颂人的美好天性 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中和美学"更符合国人的审美习惯和欣赏心理,它与当下中国人的心灵生 活及大众生活精神主脉互息互通。自觉贯彻“中和美学"的文艺创作传递的观念和经验,可以令艺 术创造者和接受者分享共同的情感与理念,获得真正的共鸣和相似的联想。 “中和之美”有利于抑制当下中国文学的某些偏颇。当下文坛,无论是文学观念上的陈陈相因, 还是创作意图上与商业文化的亦步亦趋,都要借助血泪涕零的悲戚煽情、正邪价值的激烈对抗、高 潮迭起的成剧夸张、自我撕裂的感官本能以及疯狂诡奇的文本格调来实现,这明显与习见的日常生 活相抵触,意识偏见与美学偏执不证自明。以“中和美学"为原则和参照进行艺术选择和艺术升华 可以创生出敦厚平和与豁达俊逸的审美韵致,能在叙事的奔放与理性的约束间获取某种平衡,能规 范和治理文学创作中失之节制的欲望写作与个人化倾向,能赋予当下文学创作以自觉的分寸感和节 制感。 (选自《文艺 报》,有删改) 下列对原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情感的表露要自然而然、居中克制、恰到好处,艺术表达要尽量处于平衡、和谐、圆融的状态 中,这是“中 和之美”的基本要求。 今天,生活不再是荆天棘地,经历的大多也不是生死抉择,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