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62667

2022年百所名校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题汇编(六十九)语文(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1221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年,百所,名校,高考,冲刺,优秀
  • cover
2022年百所名校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题汇编(六十九) 语文 注意事项: 本卷为衡阳八中高三年级实验班第一次高考模拟试卷,分两卷。其中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 时间为150分钟。 考生领取到试卷后,应检査试卷是否有缺页漏页,重影模糊等妨碍答题现象,如有请立即向监考 老师通报。开考15分钟后,考生禁止入场,监考老师处理余卷。 请考生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请用黑色0.5111111签 字笔书写。考试结束后,试题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 ★预祝考生考试顺利★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三部分,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论述类),回答1 3题。(每题3分,共9分) 儒家最关心的是群体生存秩序问题。群体生存秩序在观念领域中的反映。即所谓的“人伦”或广义 的“伦理”,其实就是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这套制度规范,儒家称之为“礼”。一部《周礼》,其 实就是一整套社会规范建构和制度安排。在这个意义.上,儒学就是“礼学”。 对于儒家的“礼”,社会上甚至儒学界内部都存在着认识上的严重误区,这导致当前儒学复兴中普 遍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就是往往用前现代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来评判现代性的社会生活方式和现代 人的行为方式。这是由于人们未能明白,在周孔孟荀的原典儒学中,作为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的“礼” 既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又有特殊性和变动性。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任何社会群体都需要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都需要一套“礼”,就此而论,“礼” 是普遍的、永恒的。孔子指出:“无礼则乱。”荀子讲得更为具体:“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 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气因此, 孔子要求人们“克己复礼”,即克制个体的情欲、而遵守社会群体的规范及其制度。“不学礼,无以 立",即是说,一个人如果不遵守社会规范及其制度,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必定为这个群体所不 容。这一点直到现代自由社会依然是成立的,因为自由的保障是法治,而法治意味着作为一种社会 规范的法律及其制度成为社会的最高规则,即没有任何人或组织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 如果仅仅这样理解“礼”,那还是偏颇的,因为不同历史时代的不同生活方式需要不同的社会规范 及其制度,这就意味着“礼''具有特殊性和变动性。《论语》记载,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 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孔子的意思 是说:夏、商、周三代的“礼”有所不同;都是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加或删减的。确实,中国 社会的制度规范经过三个最大的历史形态--宗族王权社会的制度规范、家族皇权社会的制度规范、 个体民权社会的制度规范。在这些大的社会形态中,还存在着许.多具体的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的局部 变革。在这个意义上,儒学本质上是“革命”的。孔子的这个思想概括为“礼有损益气 对于现存既有 的制度规范体系、即“礼”的系统来说,所谓“损”就是去掉一些旧的内容,所谓“益”就是増加一些新的 内容,结果就是一个新的伦理政治体系。而具有极强的保守性、对扰性和排他性的原教旨主义的最 大问题,就是不懂得孔子所讲的“礼有损益”的道理。 (摘编自黄玉顺《论“生活与哲学”与“生活的儒学”》)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所谓的“人伦”或广义的“伦理”,是群体生存秩序在观念领域中的反映,实质上就是一套社会规范 及其制度。 对于儒家“礼”的认识,目前存在着“严重误区”,即用现代的“礼”来评判现代性的社会生活方式 和现代人的行为方式。 认为,礼”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是基于任何社会群体都需要一套社会规范及其制度,这样一个简 单的事实。 “不学礼,无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