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62742

2022年百所名校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题汇编(五十四)语文(Word版含答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1258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2年,百所,名校,高考,冲刺,优秀
  • cover
2022年百所名校高考冲刺优秀模拟试题汇编(五十四) 语文 第I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朝国富军弱的原因 宋朝给我们留下了 “幽云十六州”、“檀渊之盟”、“靖康之耻”这样的负面记忆, 其积贫积弱、昏暇无能的形象牢牢地刻在人们心中。然而,宋朝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繁 荣程度乃当时世界之最。清明上河图描绘的繁荣景象,千年后的今天仍让西方人惊叹不 己。 宋朝靠兵变建立,为了防范武将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其政权,宋朝统治者实行崇文抑 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千方百计削弱武将手中的权力,武将地位大大降低。实行兵将分 离、将从中御,导致兵不识将,将不识兵,极大阻碍了作战效能。过去由武将把持的行 政、财政、司法权力交到了文臣手中。建立枢密院,削弱武将兵权,将权力集中到皇帝 手中,每次出征前,由优居深宫的皇帝和二三大臣,依据主观臆测,制定作战阵图,交 给统兵作战的将领遵照执行,而这也极大抑制了武将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的发挥。 统治阶级有无斗志、进取心和高明的战略,是决定国家和民族崛起的重要因素。从 宋太宗开始,过去高度重视和依赖军事与武力的传统发生转变,强军强国的意识逐渐被 追求文治和稳定的思想取代,以和缓战的思想逐步形成。宋朝自太宗后期始,即不再以 积极防御、开疆拓土为能事,军队转而以维护域内统治为主要任务,军队与边防的意义 和价值随之降低,主流意识逐渐对战争手段产生怀疑、抵触和排斥的态度。“渲渊之盟” 的缔结,使宋朝统治者自认为一劳永逸地寻找到了 “化干戈为玉帛”之路,从此更倾向 于以和的方式解决边患威胁。 宋朝的军队的规模不可谓不大,国防投入不可谓不多。然而庞大的军队与慷慨的投 入却没有锻造出强大的国防和军事实力。究其原因,其兵员构成和军队组织结构上的缺 陷不容忽视。宋代的兵员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招募,宋代募兵的对象主要是流民 和饥民。二是抓夫,在军情紧急、兵员枯竭的情况下,也实现强制征召。三是配隶,即 让罪犯充军。从中可以看出,宋代士兵的来源多是三教九流之徒,各类人员混杂,士兵 地位极低。致使很少有人愿意当兵,即使被迫当兵也想方设法逃亡。“好男不当兵,好 铁不打钉”成为社会共识。军队的整体组织结构上推行禁、厢军互补的制度,随着禁、 厢互补制度的异化,特别是厢军逐渐转变为吸收消化不合格禁军的重要载体,厢军成为 禁军的养老之地,战斗力严重退化。 安史之乱爆发到唐朝走向衰落后,中原王朝重要的战略要地辽东、河套河西走廊一 带,还有蓟北之野等产马良地全部丢失。而燕云十六州地区被辽占领后,更是使宋失去 了传统上最重要的防御生命线一一东段和中段长城。过了幽燕十六州,便是八百里平川, 北宋己经无险可守,辽突破长城阻隔后,挥师南下更为便利,因拥有长城以内农业区的 各种经济资源,可为军事行动提供充足的补给,极大地增强了军事优势。 历史是一面镜子,富不简单地等同于强。一个缺乏尚武精神、没有强大国防力量作 后盾的民族,即使经济再强大繁荣,也同样丧权辱国。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疋确的一项是(3分) 宋朝统治阶级崇尚文抑武,以文制武的策略大大限制了武将的权力,武将的地位大 大降低,指挥的机动性也相应受到了限制。 宋朝统治者实行消极防御、以和缓战的战略,在“浪渊之盟”后,战争手段被逐渐 放弃,军队与边防的意义和价值随之降低。 宋朝的兵员素质不高,军队组织结构僵化落后,致使宋朝兵虽多而战力弱,庞大的 军队与慷慨的投入没有得到预期效果。 养马场和战略要地的丧失,使宋军缺少了克敌制胜的重要手段和屏障;此消彼长, 敌对方的资源得以丰富,军事优势增强。 下列对原文的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