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63748

【三轮冲刺必背知识点】课件6:生物与环境(共11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5次 大小:7083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生物,PPT,11张,环境,三轮,课件
  • cover
(课件网) 高考生物基础保分必背知识 6、生物与环境 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直接决定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2.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植物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 3.“ ”型增长曲线的形成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其特点是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 倍)增长(数学模型: )。 大于1。 4.“ ”型增长曲线成因:资源和空间条件有限,随着种群密度增大,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多,从而使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直到平衡。 5.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 值。 6.在自然界中,气候、食物、天敌、传染病等均会影响种群数量,故大多数种群数量总处于波动中。 7.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8.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与光照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则与栖息条件和食物有关。 9.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称为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0.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1.初生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12.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1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4.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15.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6.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17.生产者为自养型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各种动物;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18.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一级的消费者;食物链中无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19.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物质是载体,能量是动力,信息可以调节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向。 20.太阳能经过生产者的固定进入生物群落,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21.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为其同化量,去路有自身呼吸作用散失,流入下一营养级和被分解者分解释放。 2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 23.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因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不超过4~5个营养级。 24.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组成生物的各种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往复的现象。 25.碳元素在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 的形式循环的,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 26.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生物群落中的碳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有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的燃烧。 27.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可分为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28.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及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29.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3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一般呈负相关。 31.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