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798219

2022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体液调节课件+学案(9份打包)浙科版选择性必修1(58+86+38+58+18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6次 大小:761541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2年,9份,58+86+38+58+18,必修,选择性,科版
    (课件网) 前 后 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轴突 抗利尿激素 垂体门脉 下丘脑神经 分泌 神经 腺 下丘脑 腺垂体 甲状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 促甲状腺激素(TSH) 促进 抑制 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控轴 × √ × √ × 下丘脑神经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神经通路 × √ × √ × × 灯 4 A 3 B 丙 甲状腺激素 细胞代谢 有一个传出(指向腺垂体)的箭头,有一 下丘脑 个由甲状腺激素指入箭头,简记为“一出 一人”为下丘脑 有两个指人的箭头(一个来自下丘脑,一个 腺垂体 来自甲状腺激素),有一个指出(指向甲状 腺)的箭头,简记为“一出两人”为腺垂体 有一个由腺垂体指入的箭头,有两个指出 甲状腺 箭头(一个指向腺垂体,一个指向下丘 脑),简记为“两出一入”为甲状腺 分级调节 下丘脑-TRII+腺垂体-TSH±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细胞代谢 反馈调节 注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b A a B C C 促甲状腺激素 TSH 包拉铁 TSH受体 甲状腺细胞 甲状腺激素 健康人 Graves病患者 产生 下丘脑 释放 神经垂体 抗利尿激素 靶器官 肾小管和集合管 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功能 对水分的重吸收 神经调节途径:大 脑皮层产生渴觉, 饮水不 主动饮水 细胞 足,体 下丘脑 细胞外 外液 内失水 渗透压 液渗透 体液调节途径:神经 的渗 过多或 感受器 压升高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 透压 吃的食 兴奋 素,作用于肾小管和 下降 物过咸 集合管,使其重吸收 水,导致尿量减少 冲动 下丘脑神经 分泌细胞 垂体后叶 中的神经 分泌末梢 血量 高血浆 减少 渗透压 ADH 增加水的 水的吸收 通透性 饮水不足、脱水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 (+)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 () 大脑皮层 垂体 ↓释放 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A 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 (+) 主动饮水 肾小管、集合管 补充水分 重吸收水 ) 尿量 注:图中(+)表示增强,()表示减弱。 血浆晶体渗透压 应激、疼痛、情绪激动 渗透压感受器(+) 中枢神经系统 口渴← 下丘脑 神经垂体 饮水 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忄 血浆晶体渗透压恢复←一水重吸收 尿量↓ 注:(+)表示兴奋或加强,(-)表示抑制或减弱。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控制内分泌系统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 1.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 1.科学思维———运用归纳与概括,分析下丘脑与垂体、腺体的联系。②通过分析神经垂体与下丘脑之间的联系,认同下丘脑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中的重要性。2.科学探究———基于水盐平衡的调节实例分析,归纳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联系,并基于模型与建模思维,构建相关的调节模型,提升模型与建模能力。②基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的实例分析,归纳反馈调节的机理,并建构相关的调节模型。 2.神经垂体储存下丘脑合成的激素 知识点(一)下丘脑调节腺垂体分泌 1.垂体的类型及功能 腺垂体(垂体前叶) 神经垂体(垂体后叶) 位置 位于垂体前部 位于垂体后部 功能 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 下丘脑神经细胞的一束轴突构成,分泌抗利尿激素 2.下丘脑与垂体结构和功能的联系 3.反馈调节 ①腺体名称 a:下丘脑,b:腺垂体,c:甲状腺。 ②激素名称 甲: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乙:促甲状腺激素(TSH)。 ③作用效果:“+”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④调节系统:下丘脑—腺垂体—甲状腺调控轴。 1.判断 (1)神经垂体为垂体前叶,可分泌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 (×) (2)分级调节有利于维持机体的稳态。 (√) (3)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偏高时,可促进下丘脑分泌TRH。 (×) (4)抑制腺垂体的活动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 (5)促甲状腺激素只作用于甲状腺,而甲状腺激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