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24813

2022届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测试(九)语文试题(4月)(Word版含解析)

日期:2024-06-27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7次 大小:10088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版含,Word,4月,试题,语文,2022届
    绝密★启用前 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模拟测试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钱锺书在《谈艺录》开篇即谈“诗分唐宋”的内涵:唐诗、宋诗,亦非仅朝代之别,乃体格性分之殊。天下有两种人,斯分两种诗。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严仪卿首倡断代言诗,《沧浪诗话》即谓“本朝人尚理,唐人尚意兴”云云。曰唐曰宋,特举大概而言,为称谓之便。非曰唐诗必出唐人,宋诗必出宋人也。故唐之少陵、昌黎、香山、东野,实唐人之开宋调者;宋之柯山、白石、九僧、四灵,则宋人之有唐音者。 在他看来,文学创作与个人的性格情致、审美取向、语言功力密切相关,是相当个体化的行为,绝非社会状况所能支配和解释的。严羽等古人以唐朝宋朝为诗歌断代分期,只是便于著述的权宜之计,事实上,在文学领域里,“同时之异世、并在之歧出”的创作现象比比皆是。宋代诗歌也不乏注重情韵的自然感发之作,唐代诗歌中也不乏偏于议论的“尚理”之作。可见,以“丰神情韵”见长的唐诗未必出于唐代人之手,以“筋骨思理”见胜的宋诗也未必出于宋代人之手,与其将“尚意兴”之唐诗和“尚理”之宋诗视为唐宋两个社会阶段的产物,不如将其视为文学创作的两种不同倾向。“诗分唐宋”昭示的不是“朝代之别”,而是创作主体的“体格性分之殊”。钱氏从两个层面凸显出“诗分唐宋”的理论内涵: 首先,“诗分唐宋”中的“唐宋”指的并不是唐朝和宋朝。杨万里曾经说过,“诗江西也,非人皆江西也”,在钱锺书看来,“诗人之分唐宋,亦略同杨序之恉”:诗唐宋也,非人皆唐宋也。 其次,“诗分唐宋”所标举的是创作主体的不同性情心理所造就的不同创作倾向。唐代诗人和宋代诗人的性情心理各有特点,在诗歌创作方面,唐代诗人多重想象,追求浑融之美,宋代诗人多重理智,追求分析之妙,其他朝代的诗作均是唐宋诗风的轮回。但是,唐代诗人和宋代诗人性情心理的区别并不是绝对的,宋代诗歌中也有重想象的成分,唐代诗歌中也有重理智的成分,甚至在同一个诗人的诗作中,也会出现“丰神情韵”和“筋骨思理”这两种审美特质。在钱锺书看来,这种唐宋诗交缠的创作倾向主要取决于创作主体性情心理的复杂性,而创作主体性情心理的复杂性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处于不同时代的人可能会具有相同或类似的气质性情和心理倾向,“旷世而可同调”的文学创作现象普遍存在。生活在唐代的某些诗人可以写出宋人推崇的“筋骨思理”之作,生活在宋代的某些诗人也可以写出唐人推崇的“丰神情韵”之作。 第二,同一个人身上会交缠着不同的气质性情和心理倾向,所以,即使在同一创作主体那里也会出现不同的文学创作倾向。论及这个问题时,钱氏将刘邵和荣格的观点并置起来相互参证,刘邵和荣格都涉及了不同气质心理并存于同一个体的现象。钱氏认为,这种现象是唐诗创作倾向和宋诗创作倾向杂糅于同一个体的真正动因:少年“才气发扬”之时“遂为唐体”,老年“思虑深沉”之时“乃染宋调”。 显然,钱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