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67602

北师大版(2019)高中数学 必修第二册 6.4.2平面与平面垂直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22120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平面,北师大,2019,高中,数学,必修
  • cover
平面与平面垂直 【教学目标】 1.通过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学习,培养直观想象的核心素养。 2.借助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培养逻辑推理、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面面垂直的定义。 2.掌握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3.灵活运用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空间中的位置关系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础铺垫 二面角: 之前我们学习过直线与直线所成的夹角,那么平面与平面之间有夹角吗?如何来刻画这个夹角的大小呢? 一般地,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一个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称为一个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称为二面角,这条直线称为二面角的棱,这两个半平面称为二面角的面。 如图所示,在二面角α-1-β的棱上任取一点O,以O为垂足,分别在半平面α和β内作垂直于棱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所成的角称为二面角的平面角。二面角的大小用它的平面角的大小来度量,即二面角大小等于它的平面角大小。 特别地,平面角是直角的二面角称为直二面角。 二、新知探究 1.面面垂直性质定理 【例1】 如图所示,P是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a的菱形且∠DAB=60°,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 (1)若G为AD的中点,求证:BG⊥平面PAD; (2)求证:AD⊥PB. [思路探究] (1)―→―→ (2)要证AD⊥PB,只需证AD⊥平面PBG即可。 [证明] (1)如图,在菱形ABCD中,连接BD,由已知∠DAB=60°, ∴△ABD为正三角形,∵G是AD的中点,∴BG⊥AD. ∵平面PAD⊥平面ABCD, 且平面PAD∩平面ABCD=AD,∴BG⊥平面PAD. (2)如图,连接PG。 ∵△PAD是正三角形,G是AD的中点, ∴PG⊥AD,由(1)知BG⊥AD.又∵PG∩BG=G。 ∴AD⊥平面PBG。 而PB 平面PBG,∴AD⊥PB. 【教师小结】 (1)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为线面垂直的判定提供了依据和方法。所以当已知两个平面垂直的时候,经常找交线的垂线,这样就可利用面面垂直证明线面垂直。 (2)两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告诉我们要将面面垂直转化为线面垂直,方法是在其中一个面内作(找)与交线垂直的直线。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例2】 如图,AB是⊙O的直径,PA垂直于⊙O所在的平面,C是圆周上异于A、B的任意一点,求证:平面PAC⊥平面PBC. [证明] 连接AC,BC, 则BC⊥AC,又PA⊥平面ABC,BC 平面ABC, ∴PA⊥BC,而PA∩AC=A, ∴BC⊥平面PAC, 又BC 平面PBC, ∴平面PAC⊥平面PBC. 【教师小结】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1)判定定理法:在其中一个平面内寻找一条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垂直,即把问题转化为“线面垂直”; (2)性质法: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于第三个平面,则另一个也垂直于此平面。 3.垂直关系的综合应用 [探究问题] (1)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 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侧棱PD=a,PA=PC=a,你能证明PD⊥平面ABCD吗? [提示] ∵PD=a,DC=a,PC=a,∴PC2=PD2+DC2,∴PD⊥DC. 同理可证PD⊥AD, ∵AD 平面ABCD,DC 平面ABCD,且AD∩DC=D, ∴PD⊥平面ABCD. (2)如图所示,已知圆锥的顶点为S,AB为底面圆O的直径,点D为线段AB上一点,且AD=DB,点C为圆O上一点,且BC=AC,P为母线SA上的点,其在底面圆O上的正投影为点D,求证:PA⊥CD. [提示] 连接CO(图略),由3AD=DB知,D为AO的中点,又AB为圆O的直径,∴AC⊥CB, 由AC=BC知,∠CAB=60°, ∴△ACO为等边三角形,从而CD⊥AO。 ∵点P在圆O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为点D, ∴PD⊥平面ABC,又CD 平面ABC,∴PD⊥CD, 由PD∩AO=D得,CD⊥平面PAB, 又PA 平面PAB,∴PA⊥CD. 3.试总结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之间的转化关系。 [提示] 垂直问题转化关系如下所示: 【例3】 如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