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88723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四单元13.2《宇宙的边疆》 课件(1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2次 大小:8110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PPT,19张,课件,宇宙的边疆,13.2
  • cover
(课件网) 宇宙的边疆 卡尔·萨根 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美国康奈尔大学行星研究中心主任,被称为“大众天文学家”和“历史上最成功的科普作家”。他以对科学的热忱和个人巨大的影响力,引导几代年轻人走上探索科学之路。他对人类将无人航天器发送到太空起过重要的作用,在行星科学、生命的起源、外星智能的探索方面也有诸多成就。 他主持过电视科学节目,出版了大量科普文章和书籍,其《伊甸园的飞龙》曾获得普利策奖,电视系列节目《宇宙》在60多个国家上映,观众高达5亿 。 解说词是对展览、影视、图片或历史文物等进行解释说明的一种文体。根据被解释的对象,解说词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用于带领游客参观游览的导游解说词和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为文学性解说词,多用散文手法,既有抒情又有解释说明。用于科普影片、新闻纪录片的解说词则多为平实性解说词,多运用朴实真挚的语言。它依靠对事物的准确叙述、语言的渲染来感染听众或观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起到宣传的效果。 解说词 解说词的特点: ① 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因为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宣传教育或传播知识的。 ② 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绝不偏离具体的解说对象。 ③ 注重文艺性。解说词不是空洞的说教,必须通过形象的语言对实物进行描绘,就像报告文学是报告事实和文艺创作的结合体一样,解说词是说明和描写的结合体,兼有文艺作品的特点,好的解说词像一支感人的歌,一首动人的诗。 文章开篇引用了两段名人的话,有什么作用? 文章开篇引用这两段话是为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此外,文章引用这两段话还有更深一层的含意:引用布莱斯·帕斯卡的话暗示本文作者的探究动力源于自我的要求和激励,而不是“好大喜功”; 引用T.H. 赫胥黎的话则显示作者非常谦逊,作者认为自己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真理面前,已知的部分依然显得特别渺小,这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写作意图及宇宙的无边和浩渺。 1.本文的说明顺序 解说词具有一定的视觉性,随着摄影镜头由大尺度空间到小尺度空间,缓缓推进。就我们的阅读来说,课文已经脱离了电视视觉画面(还能感觉到电视画面对文字的影响,如“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等介绍性词语),独立成篇,从说明顺序上看,采取的是空间顺序: 宇宙→星系(星系群、子星系) →恒星 → 太阳系→ 行星 作者在按照什么顺序介绍这些对象?能不能在文中找到依据? 7 星系 10 本星系群 11 银河系 15 慧核 17 地球 离地球80亿光年 离地球200万光年 离地球4万光年 离地球1光年 回到了浅蓝色星球 由远到近,空间顺序 星系 恒星 太阳系 地球 一、(1-6)第一部分介绍宇宙并说明人类探索宇宙的意义; 二、(7-11)第二部分介绍星系; 三、(12-14)第三部分介绍恒星; 四、(15-16)第四部分介绍行星和太阳系; 五、(17-18)最后回归到人类的家园。 本文是按照“宇宙 — 星系(本星系群、子星系)—恒星 — 太阳系 — 地球”的空间顺序进行介绍的。人类认识宇宙,是从地球开始的,为什么作者的解说不沿着人类认识发展的轨迹进行呢? 首先,课文的介绍顺序,是符合宇宙演化规律的,先有宇宙,次有星系,再有恒星,再有行星,这样介绍便于知识的梳理,能够更清晰、直观地介绍。 其次,这是电视片的解说词,从摄影的角度来看,先整体后局部便于把握,而先局部后整体,表述上容易混乱,视觉画面也不好协调。 空间尺度由大到小,让读者从整体上有所了解之后,再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