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1891070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1.1过秦论 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3891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 cover
过秦论 【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历史资料提炼观点的方法。 2.了解本文的语言特色:排偶句的运用。 3.认识贾谊对秦代暴政的批判———仁义不施”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教学重点】 1.识辨课文中通假字,活用词,古今异义词,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及多义词,积累文言词句知识。 2.理解文章结构层次及写作意图,赏析本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和《过秦论》写作意图。 贾谊的《过秦论》共有上、中、下三篇。我们学的是上篇,文中概括叙述了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政,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它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了中篇,作者对这个观点作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秦二世不顾“天下之嗷嗷”,继续实行暴政,“重之以无道”,然后从正面提出治理天下的原则:“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这是作者为文的本意所在。下篇主要指责秦王朝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 君主———子婴的过失。 《过秦论》鲜明地表现了贾谊的政治立场。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洛阳人。18岁时以能读诗书、善属文,为郡人所称誉,廷尉吴公荐于汉文帝,被任为博士。不久,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受大臣周勃、灌婴排挤,贬为长沙王太傅。后为梁怀王太傅。32岁时郁郁而死。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期,由于此前经过500多年的战争破坏,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所以他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曾多次上疏,批评时政。《过秦论》就是为宣传这种主张写的。论“古”是为了说“今”,这是读本文时首先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二、粗略分析全文布局。 1.先按表达方式将全文分为两部分。 (一)记叙部分:写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前5段) (二)议论部分:指出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最后1段) 2.再分析记叙部分的层次,可分两大层。 (1)兴起的过程(前4段) (2)灭亡的过程(第5段) 三、诵读第1段。 在诵读练习中以提问方式明确本段的内容要点: ①秦的地理优势;②秦孝公的政治雄心———统一天下;③基本国策(耕战、连衡)及成果。 史实补充:①“外连衡而斗诸侯”———这是跟上文“内立法度……修守战之具”相对应而言,其实这是后来的政策。有些“教参”上甚至把它跟连衡政策的创立人张仪联在一起,这是不正确的,张仪相秦是在秦孝公死后十年,即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年)。由此可见,史论叙史不同于史传,重在“会意”。 ②“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史记 魏世家》:“三十一年(即秦孝公22年,公元前340年),……秦将商君诈我将军公子而袭夺其军,破之。秦用商君,东地至河。”“东至河”。即秦得河西之地。这是秦以“诈力”夺取诸侯土地的一个突出的例子。按:这是秦取河西地的开始,秦惠文王八年(前330年),魏又献河西地少梁(今陕西韩城南)。 四、诵读第2段。 提问:本段叙述了哪几位秦国国君时期的事?(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即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惠文王即位是前337年,庄襄王死于前247年,其间长达90年,作者是怎样叙述这90年间的历史的? 讨论后,归纳如下: ①将惠文、武、昭襄三朝87年间的事情集中到一点上来写:秦的领土日益扩大引起诸侯恐惧,以诸侯反衬秦。孝文、庄襄二朝则一笔带过。这是从总体上看。 ②写秦扩大领土,按南、西、东、北四个方位说,显出其军事力量无比强大;写诸侯,按“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从散约解”的顺序说,并极力渲染其声势,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这是从局部来说的。 ③统观此段叙史,近乎艺术概括方式,本质是真实的,但客观的历史过程并非如此。 史实补充:“合从缔交,相与为一”———苏秦说六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